郑文焯 :
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祖籍汉北海郡高密县通德里,郑康成之裔。九世祖国安清初开国有功,赠振威将军,入内务府正白旗汉军籍。
生于大梁节署。光绪元年(1875)举人,捐内阁中书。光绪六年江苏巡抚吴元炳邀入幕府。屡次会试不中,遂绝意进取,自镌“江南退士”印,旅食苏州近40年。性诙谐,工尺牍,前后数任巡抚皆聘其为幕僚,公务之余,畅游山水,结社联吟。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行医鬻画自给。民国六年(1917),蔡元培聘其为北京大学金石学教授兼校医,因衰病谢绝。是年冬,妻子张氏卒,因悼妻过于悲伤,精神异常。民国七年(1918)二月二十六日病逝,葬于邓尉山。
郑文焯学问宏博,涉猎甚广,精通金石、书画、园艺、医术。幼时专注诗歌创作,年近而立转向词坛,与王鹏运、朱祖谋、况周颐并列为晚清四大家。“毕生专力于词,为近代一大家数。复精声律,善批评。凡前人词集,经先生批校者,散在海内藏家,不可指数”(龙榆生《大鹤山人词话》卷首语),曾批校《梦窗词》《清真集》等词籍数十种,并为《花间集》《东坡词》《小山词》等作序跋。郑氏词学贡献“莫要于考校宫调乐律一层”(龙榆生《清季四大词人·郑文焯》),曾博征唐宋乐纪及管色八十四调,悉取张炎《词源》之言律者,锐意笺释,撰成《词源斠律》,为凌廷堪《燕乐考原》之后重要的词乐著作。
郑文焯词名甚盛,其“为词实自丙戌岁(1886)始,入手即爱白石骚雅”(《与张尔田书》)。早期以吴中纪游为主,务求高健清空,炼字选声,稳妥精丽,大都“体洁旨远,句妍韵美”。经戊戌政变、庚子国难后,不少词作与历史事件相连,如〔月下笛〕“月满层城”,将光绪囚禁瀛台、袁世凯出卖维新党、六君子被杀写入词中;〔莺啼序〕《秋感和梦窗丰乐楼韵》影射戊戌政变;《谒金门》三首涉及列强劫掠文物、慈禧杀害主和官员;〔杨柳枝〕诸阕将珍妃坠井纳于笔端。除抒发国势忧思外,词中还多表现贵公子及幕客闲适、落拓、感伤的情绪与生活。辛亥革命后作品较少,内容多抒发故国之思。叶恭绰称其词“格调独高,声采超异,卓然为一代作家”(《广箧中词》)。
词集按刊行时间依次有《瘦碧词》2卷、《冷红词》4卷、《比竹余音》4卷、《苕雅旧稿》4卷、《苕雅余集》1卷,后自删存为《樵风乐府》9卷。吴昌绶并其《词源斠律》及《大鹤山人诗集》2卷等,合刊为《大鹤山房全书》。1933年,龙榆生又辑其词集批校文字以及遗札中有关词学论述,成《大鹤山人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