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 :
上海南汇人。幼年丧父。曾就学于上海徐汇公学初中、大同大学附中。在中学时参加了五卅运动。1926年,考入上海持志大学。在校期间,开始发表小说。1928年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也热爱音乐。留学期间游历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并开始翻译法文著作。
傅雷像
1931年秋,傅雷回国与刘海粟合编《世界名画集》。后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办公室主任兼授美术史及法文。他编写的美术史讲义,部分载于他与倪贻德合编的《艺术旬刊》上,并译出《罗丹艺术论》作为美术教材。1932年与庞薰琹(琴)和倪贻德成立“决澜社”。从1932年10月至翌年5月,他为《时事新报》“星期学灯”专栏撰文,内容涉及法国文艺、文学史研究、中国音乐与戏剧等,反映了他的博学多才以及在文学、绘画、音乐诸方面的深厚修养和高超见解。1933年9月,其母病故,他辞去美专职务,专事翻译及著述。这时期的译著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其中以罗曼·曼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最为重要(1937年第1卷出版,1941年2~4卷出版)。1942~1945年,译《贝多芬传》及《高老头》等作品,多由骆驼书店出版。1944年4月曾以“迅雨”笔名发表《论张爱玲小说》,对她的创作倾向提出了中肯的批评。1945年,与周煦良合编《新语》半月刊,5期后停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傅雷专心翻译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一面将旧译重订,一面又另译新本。其翻译态度严谨,译笔流畅传神,深受读者欢迎。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因不能忍受迫害和凌辱,与夫人朱梅馥愤而自杀。1979年得以平反昭雪。
傅雷一生译著丰富,除巴尔扎克译作15种外,还有服尔德(现译伏尔泰)4种,P.梅里美2种,莫洛阿3种,以及苏卜、杜哈曼、丹纳等人的作品,共计30余种。此外,他在文学与艺术评论、翻译理论等领域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1981年《傅雷家书》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瞩目,曾多次再版。2002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将傅雷全部作品结集为《傅雷全集》20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