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诗歌革新

    新乐府诗歌革新 :

从诗歌体制上看,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乐府题者也。”(《唐音癸签》)元和(806~820)之前,杜甫善于用乐府诗体描写时事,所作如《兵车行》《丽人行》《悲陈陶》《哀江头》等,“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元稹《乐府古题序》)。元结、韦应物、戴叔伦、顾况等人,也都有新题乐府之作。元结还明确提出诗歌创作应“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二风诗论》),使“上感于上、下化于下”(《系乐府十二首序》)。这些创作实践和看法是新乐府创作的先声。元和四年(809),李绅写了《新题乐府》20首(今佚),元稹认为“雅有所谓,不虚为文”,于是“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列而和之”,写作了《和李校书新题乐府》12首。后来白居易又写成《新乐府》50首,正式标举“新乐府”的名称。白居易还有《秦中吟》10首,也体现了同样的精神。当时张籍、王建、刘猛、李馀等人既写新题乐府,又写古题乐府,都体现了诗歌革新的倾向。元稹原与白居易、李绅约定“不复拟赋古题”,后来见到刘猛、李馀所作古乐府诗,感到“其中一二十章,咸有新意”,于是又和了古题乐府19首,虽用古题,但或“全无古意”“或颇同古意,全创新词”(元稹《乐府古题序》),其实质、作用与新乐府是一致的。

清《晚笑堂画传》中的白居易画像

用乐府古题或用新题乐府写时事,都是具有“新乐府革新”的意义。其创作高潮的出现,反映出当时文人对社会发展的热切关心和对现实的批判精神,体现了积极的用世精神和对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重新认定。白居易在《与元九书》《新乐府序》《寄唐生》《伤唐衢》《读张籍古乐府》等诗文中,元稹在《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序》《乐府古题序》等诗序中,阐述了新乐府创作的理论主张。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明确提出了新乐府创作的宗旨。所谓“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上以补察时政,下以泄导人情”(《与元九书》)、“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张籍古乐府》),强调了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讽喻作用。所谓“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寄唐生》),强调诗歌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这些诗歌理论,发扬了《诗经》、汉魏乐府和杜甫、元结以来的优良的诗歌传统。新乐府的创作,实践了上述理论主张。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人的乐府诗及其他的一些作品,反映了中唐时期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从各个方面揭示了当时存在的社会矛盾。在艺术上,尽管各人的成就不同,风格互有差异,但都体现出平易通俗、直切明畅的共同特色。

清《晚笑堂画传》中的元稹画像

自1928年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将中唐现实主义诗歌创作高潮称为“运动”后,逐渐有“文学革命新运动”“文学运动”之说,在此基础上演化为“新乐府运动”的提法,对此学界多有争议。尽管如此,对“新乐府诗歌革新”都给予了肯定。这是中国诗歌史的光辉一页,晚唐皮日休作《正乐府》10篇,聂夷中也多写反映现实的乐府诗,是对新乐府传统的直接继承。在后世诗歌的发展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您推荐

潘勖

潘勖 : 陈留东牟(今属河南)人。东汉献帝时为尚书郎,迁右丞。潘勖才敏兼通,尤擅旧时典章制度。建安二十年(215)迁东海相,未发,留拜尚书左丞,其年病卒,年五十余。潘勖建安末与卫觊并以文章显名于世,建安十七年,荀彧..

张说

张说 : 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后徙家洛阳。则天后天授元年(690)应贤良方正举,对策第一,授太子校书郎。累迁右补阙,预修《三教珠英》,书成,擢凤阁舍人。因忤武后旨,流配钦州。中宗朝召还,累官至兵部侍郎,兼修文馆..

司空曙

司空曙 : 大历十才子之一。广平(今河北永年东南,一说今北京西)人。卢纶表兄。早年赴京应试,落第。安史之乱中远避于南方。代宗大历前期,初仕主簿,后任左拾遗,在长安与卢纶、独孤及、钱起等吟咏唱和。大历末,..

傅雷

韦应物

韦应物 :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曾祖父韦待价武后朝为相,祖父韦令仪任宗正少卿和梁州都督。玄宗天宝六载(747)左右,韦应物以门荫补三卫,为玄宗御前侍卫,常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后入太学..

《御览集》

《御览集》 : 唐代令狐楚编选。此书书前书名结衔为“翰林学士朝议郎守中书舍人”,为令狐楚于元和十二年(817)三月至八月任翰林学士时,奉皇帝意旨而作,故书名为“御览”。《御览集》(清刻本)此书所收共30人,均..

王维

王维 : 祖籍太原府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后随父徙家蒲州(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