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体 :
仁宗庆历(1041~1048)年间,太学讲官石介大力诋斥西崑体文章,曾作《怪说》三篇,猛烈攻击西崑体代表作家杨亿的浮华淫巧之文,提出“文恶辞之华于理,不恶理之华于辞”的主张,将文章的思想性置于艺术性之上,强调文章应该用朴素的文字表达作者对儒家之道的思考。
石介的主张在太学生中影响极大,到了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太学间开始流行一种险怪艰涩的文风,虽然思辨性较高,但在艺术上与古文的平实质朴、骈文的典雅华丽均相去甚远,是石介主张的极端表现,时人称为太学体。这种文风在当日盛行于科场,代表人物有太学生刘几等,举子纷纷仿效,成为文坛主流风气。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借主持礼部贡举的机会,大力排抑太学体,使其对宋文的影响大为减弱,从而平易流畅成为宋代文章的主要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