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香炉

博山香炉:【博山香炉】汉代铜铸薰炉,因盖雕镂成山形,象征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
博山香炉具灵动之美。
《西京杂记》,“丁缓作九层博山香炉,镂以奇禽怪兽,皆自然能动。
”质实的铜炉,盖被镂空,烟气从中富出,丝丝缕缕,飘忽不绝,再加上烟云之间,兽走禽移,灵动之势,宛然在目。
当然,香炉的空灵之美,更从审美境界的阔大空幻表现出来,吕大临《考古图》,“香炉象海中博山,下盘贮汤使润气蒸香,以象海之阳环。
”这样,就使审美者产生了大海绕山的审美幻觉,顿觉境界空灵无边。
炉铭》,“上仙蓬莱,吐气委蛇,芳烟示其某种意义的,而诗是通过运用比兴手法来取象造境以表情达意,它们是相通的。
《诗》、《书》、《礼》、《乐》、《春秋》、《易》等,无不以象为教。
所谓象者,“盖道体之将形而未显者也”(同上)。
意思是说,在宇宙万物以及人类生活中,都贯穿着一个谐调运行的终极本体,这个本体即“道”。
道良静而动,营造阴阳以成万物,道是不可见不可言的,人只能从道所表现出来的万物的现象中感知这个宇宙本体。
这种万物之象被章学诚称为“天地自然之象”,但作为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思维过程,并不是对这“天地自然之象”的简单反映或复制,作为审美活动的人,他是将自身的生命价值与社会实践关系参与到“天地自然之象”中,赋子“天地自然之象”以“人伦日用”或“圣人之道”的价值,从而成为“人心营构之象”的。
“天地自然之象”与“人心营构之象”是章学诚对“象”的科学划分。
“人心营构之象”作为一种艺术的审美思维,它虽然也来自“天地自然之象”,但又有着更大的创造性。
占代中国艺术强调“文以载道”,文艺的教化作用是首位的。
《中庸》说“修道之谓教”。
因此,起着教化人心作用的文艺,要用天地人伦之道发家人心,就必须而且只能通过取象造,传达道理。
这种取象造境的过程,也就是诗之比兴的过程,章学诚认为以象与比兴实则是一码事。
也就是说,教化的过程,即“修道”的过程,必须建立在取象造境之上,因为“道”是不可见不可言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庄子说“得意而忘言”,就是这个意思。
人的“修道”,只能从万象之中恍然悟得,于博山香炉还具仙境之美。
李尤《薰布绕,遥冲紫微”,构成了一个祥云飘渺超凡脱俗的神仙境界,顿使人想起海上仙山的神话,而心驰神往,念俱消,审美心胸为之澄澈透亮,俗审美趣味为之清雅纯净。

为您推荐

石狮

石狮:【石狮】石刻之狮。 在古代,石狮多置于富殿、富衙和陵熟左右两侧。 左名抵,右名艳。 其中以酸墓雕绑群中历代俑以秦陵兵马俑成就最大,最有代表性。 现已出土的兵马共三干余件,包含有马俑、骑兵倆、步兵俑三大类,是当时..

山石之美,俱在透漏

山石之美,俱在透漏:【山石之美,俱在透漏】说明在园林艺术中要把山石设置得精美,须在透、漏、瘦三方面下功夫。 清代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言山石之飞泉亭不仅为人们欣数瀑布提供了最佳观察点,而且使主体情感处于由状..

雕文刻钱

雕文刻钱:【雕文刻钱】雕刻彩饰的审美创造活动。 《六韬·文韬·上贤》,“为雕文刻镂,技巧华饰,而伤农事,王者必禁之。 ”《汉书·景帝纪》后二年诏:“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 ”以上看法,显然与墨子的“非乐”思想相通。 《墨..

草木之类,各有所长

钢鼓

钢鼓:【钢鼓】中国古代南方的一种打击乐器,少数民族民间较常用。 《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于交趾得骆越钢鼓,乃为马式。 ”唐代白居易诗:“玉螺一吹椎翻耸,铜鼓干击纹身蹈”,形象地描绘了少数民族伴歌舞的情形。 代范..

未山先兼

未山先兼:【未山先兼】这是园林艺术中造假山的一个原则,即寓全(山)于不全(山蓝)之中,求神似而不求形似,通过有限的局部的山麓艺术形象,能让人有涉身大山之中的感受。 明计成《园冶·报山》,“深意画图,余情丘;未山先慧,自然地..

铸金

铸金:【铸金】熔金属成物的审美创造。 《考工记·桌氏》:“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记载铸金之状,描述了钢和锡在高温下逐步纯化,最后杂质去尽,进入模式,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