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风味】原为一般概念,多指美好的食物可口,即口味。
移用于文艺领域,它的具体含义有:来无气力,拥户不能扫。
欲访云外人,都迷山上道。
’又云:‘无奈润水何,喧喧俊鸣石。
疏林透斜月,散乱金光滴。
欲访润底人,路穷水碧。
’又云:‘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隔林呼不,笑如生鹿。
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游鹤林寺》云:‘野寻花春巴迟,背岩惟有两三枝。
平明携酒犹堪醉,为报春风且莫吹。
'涉诗见丁半山诗选者三十余首,其绝句已别选,古体三首,又《林》一绝,皆有意味,存之以备一家。
”所论及的诗篇,只是有一定的意思味道。
要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意味,就婴避免抽象的说理和枯爆的叙事。
清吴沃尧《两晋演义序》:“吾请更为之,以《通鉴》为线索,以《晋书》、《十六国秋》为材料,一归于正,而沃以意味,使从此而得一良小说焉,调为小学历史教科书之臂助焉可,谓为失学者补习历史之南针焉亦无不可。
”所渭“沃以意味”,就是指在史料的基B上进行虚构想象,作必要的加工润三,使之避免枯燥无味。
清昊调候、吴材《古文观止·国语·里革断匡君》评语:“述古训处,写得宾主染,具有错综变化之妙。
入今事,只‘贪无艺(极也)也’四字,是极谏意。
宣公间谏,私心顿释。
师存进言,意球深长:正堪并美。
”认为所进的谏宫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凡抄袭他人,缺乏创造性、形象性的作品,则是没有什么意咏可言的。
清朱庭珍《诗话》卷一,“七绝阮亭最为擅长,时推绝技,集中名作如林,较各体独多佳制。
然失手之作,则袭取风调,意味索然。
如《吊杨妃墓》诗云:‘香魂不及黄悟掉,犹占骊山土半丘。
’非套袭盛唐工少伯‘玉颜不及寒鸦①作品特有的风采韵味,意近风格。
宋姜费《白石道人诗说》:“一家之语,自有一家之风味。
如乐之二十四调,各有韵声,乃丹归宿处。
模仿者虽似之,韵亦无矣。
”说明某种艺术风格最可以模仿得很相似,但它的风神韵味是无法模仿的。
宋周紫芝《竹坡诗话》:“白乐天《长恨歌》云:‘玉容寂宽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人皆喜其工,而不知其气韵之近俗也。
东坡作送人小词云:‘故将语调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
’最用乐天语,而别有一种风味,非点铁成黄金手,不能为此也。
”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上:“宋初置通判,分知州之权,谓之监州。
宋人有钱昆者,性嗜极,尝求外补,语人曰:但得有蟹之处无监州则可。
’此语有晋人风咪,东坡诗有“欲问君王丐符竹,但忧无蟹有监州”。
昆去东坡未远,即用其事为诗,良爱其语也。
”均认为东坡诗别有风采韵味。
十引元瑞云:“唐初五言绝,子安诸作,已入妙境。
七言初变梁、陈,音律未谐,韵度尚乏,惟杜审言《渡湘江》、《赠苏绾》二首,结皆作对,而工致天然,风味可掬。
至张说巴陵之什,王翰出塞之吟,句格成就,渐入盛患矣。
”清延君寿《老生常谈》:“晚唐刘驾五占诗,极有风味。
如《送人归嵩少》云:“婴路在长安,归山都为客。
’《酒醒》云:‘不记折花时,何得花在手?'不仅东坡所称‘马上续残梦,马嘶时复惊’二语,人当读韩、杜后,偶看此种以博其趣,如连日食大块肥肉,忽吃蛤蜊汤一碗也。
”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