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为多,以多为少

以少为多,以多为少:【以少为多,以多为少】说明文学创作典型化过程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
以有限的艺术形象表现无限的广幅生活,将无限的广阔生活概括集中为有限的艺术形象,是多与少的互相转化和对立统一。
宋周辉《清波杂志》:“舒马迁文章所以奇者,能以少为多,以多为少,唯唐宜公得迁文体。
”苏轼《书鄢王主簿所折枝》也有类似的描述;“谁知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王直方《王直方诗话》,“荆公作内相对,翰苑中有石榴一丛,枝叶茂盛性发一花。
公诗云:“被叶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陈善《扪虱新话》也说:“唐人诗有‘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之句。
闻旧对尝以此试画工。
众工竟于花卉上妆点春色,皆不中选。
唯一人于危亭领缈、绿杨隐映之处,画一美妇人凭栏而立:众工遂服,此可警体诗人之恋矣。
”明谢棒则明确提出要“以数言而统万形”的观点,他在《四溪诗话》卷三中说:“夫情景有异同,模写有难易,诗有二婴,莫切于斯者。
观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内,当自用其力,使内外如一,出入此心而无也。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兔。
同而不流于俗,异而不失其正,岂徒丽炫人而已。
然才亦有异同,同者得其貌,异者得其骨。
人但能同其同,而奠能异其异。
吾见异其同者,代不数人尔。
”[诗犹文也,悉直责曲】说明诗文的写作要避免平直呆板而力求曲折多姿。
满施补华《岘庸说诗》:“诗犹文也,忌直贵曲。
少陵‘今夜州月,国中只独’,是身在长安,忆其妻在腳州月也。
下云“遇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用旁衬之笔:儿女不解忆,则解忆者独其要矣。
‘香雾云’、‘清辉玉臂’,又从对面写,由长安通想其妻在州看月光景。
收处作期望之,恰好去路,‘双照’对紧‘独看’,可谓无笔不曲。
”所引的诗为杜甫(少陵)的《月夜》。
讽刺诗更要避免直露,力求委婉曲折。
清沈德潜《说诗阵语》;“讽刺之词,直诺易尽,婉道无穷。
卫宜要无复人理,而《君子們老》一诗,止道其容饰衣服之盛,而首章末以‘子之不淑,云如之何’二语道露之。
鲁庄公不能为父复仇,防闲其母,失人子之道,而《猗嗟》一诗,止道其威仪技艺之獎,而章首以‘猗嗟’二字讥叹之。
苏子所谓不可以官语求而得,而必深观其意者也,诗人往往如此。

为您推荐

陈熟生新

陈熟生新:【陈熟生新】与“生熟相济”通。 说明文艺创作中陈熟与生新的对立统一关系。 清叶燮《原诗》卷三外编上:“失庆陈热者,必趋生新,而厌生新者,则又反趋陈熟。 以愚论之:陈熟、生新,不可一偏,必二者相济,于陈中见新,生中..

俗写雅

俗写雅:【俗写雅】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借用浅俗诙谐的东西,写出典雅庄黛的作品。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魏书·胡叟传》云:‘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 ’余变换其义以论曲,以为其妙在借俗写雅,面子疑于放倒..

于无文字中著文字

于无文字中著文字:【于无文字中著文字】说明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有无相生”的道理。 在不用文字正面描写主要对象的地方,即用旁衬的手法着力描绘,从侧面表现。 清蔡元放《水浒后传读法》:“有烘云托月法:燕青之与卢俊义是..

淡中版美丽,虚处著工夫

文质相称

文质相称:【文质相称】指文与质即形式与内容配合得很相称,达到和谐的统一。 梁刘《文心雕龙·才略》:“荀况学宗,而象物名赋,文质相称,固巨儒之情也。 ”荀况是学术界的领袖,但描摹事物来作赋,文辞和内容相称,确是表达出大需的..

外枯而中膏,似道而实美

外枯而中膏,似道而实美:【外枯而中膏,似道而实美】说明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即外在表现形式枯瘦平淡,而内容却具有丰腴厚实美。 宋苏轼《评韩柳诗》:“柳子厚,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

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

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崇尚诗意淡远的一种审美观点,认为浅近不如深远,繁浓不如简淡。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 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 如杜子美‘钓帘宿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