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入人

动人入人:【动人入人】指美感的特征。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德》,“凡文不足以动人,所以动人者,气也;凡文不足以入人,所以入人者,情也。
”优秀的文艺作品以其富有生命力的气势,强烈的情感使人激动、感动,渗入人的心灵。
“动人”、“入人”正是审美四兰《因论》)“美动七情”中的“七情”应理解为泛指人的各种感情。
美感就是由审美对象引发的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
亚里士多德《诗学》论悲剧时说:悲剧可以“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引起怜悯与恐惧”就是一种情感体验。
亚士多德的这个观点与“美动七情”是相通的。
[遇合无常】说明所遇相合者是没有·常规可循的,甚至是变化多端的,亦即说明人们有着极大的审美差异性。
《吕氏春秋·孝行览·遇合》,“凡能听音者,必达于五声。
人之能知五声者寡,所簪(一作喜)恶得不苟?客有以吹籁见越王者,羽、角、寓、微、商不,越王不善:为野音,而反善之。
……故,遇合也无常。
说,适然也。
若入之于色也,无不知说(悦)美猪,而美者未必遇也。
故母执乎黄帝。
…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多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
海上有人说(悦)其奥者,昼夜随艺而弗能去。
说亦有若此者。
陈有恶入焉, 日敦洽仇麋, 椎(song嗓, 额)广颜,色如漆赭者,垂眼临鼻,长肘而煞(W丽,绿色也),陈侯见而甚说(悦)之,外使治其国,内使制其身。
”《吕氏眷秋》提出“遇合无常”,,就是肯定了审美差异性的客观存在。
并且还指出了造成审美差异的某些原因。
越汪不欣具有声律之的籁之吹奏,.反而喜欢不符合声律的野音;一般人都喜欢美的颜色,黄帝却喜爱品德好的丑女母;一般人都讨厌一个典气冲天的人,海上入却喜欢这个大鼻者。
有个外貌长得很丑的,名叫敦洽仇麋的,陈侯却很害欢他,并重用他。
越王、黄帝、海上入和陈侯等入或以美为丑,或以丑为美,原因在感受的主要特征。
审美对象只有通过作用于人的感情的途径,使人感动、激动,渗入人的心灵,才能发挥其审美作用,实现其审美价值。
战国荀子《乐论》在谈音乐的作用时已经指出了音乐“人人也深”的美感特征。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卷三谈音乐时也持同样的观点,认为音乐的“节奏和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深处。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也说:“人们都承认音乐是一种最愉快的东西,……它的确使入心畅神怡”。
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韶》乐使孔子心榴神荡,如醉如,全身心浸沉于强烈的美感享受中,以致很长时间食不知味,这是优秀文艺作品动.人入入的突出例子。
近人梁启超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种美感特征作了初步的剖析:“小说之为体,其易入人也既如彼,其为用之易感人也又如此,故入类之普通性,嗜他文不如其,嗜小说,此殆心理学自然之作用,非人力之所得而易也。
”(《饮冰室文集》卷下《论小说与群之关系》)

为您推荐

以形写神

以形写神:【以形写神】和“以形传神”同义、说明“形”与“神”的互相依存关系,“神”存于“形”、“形”体现“神”,只有二者兼备,才能创造出形神俱似的艺术形象。 东晋顾恺之论人物画说:“人有长短,今既定远近以瞩其对,则..

贵真

贵真:【贵真】參见C法天]条。 “贵真”强调的是审美真实性。 《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故强哭者虽悲不衰,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 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 真在内..

传神写照

传神写照:【传神写照】指文学艺术逼真地表现客观对象的描绘。 这一术语,由晋名画家顾恺之首先提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 人问其故。 顾日: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

独醉之境

形神无间

形神无间:【形神无间】“形似”与指形神高度统一、浑然的见解便是很自然的了。 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泪泪,虽一斗千里无难。 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哦形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这里..

应物象形

应物象形:【应物象形】依照物体的状貌而描其形态。 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大凡画艺,应物象形,其天机通高,思与神会。 创意立体,妙合化权,非谓开厨已走,拔壁而飞,故目之日神格尔。 ”此处所谓“应物象形”,虽欲求得形似,但不..

练伤为象

练伤为象:【练伤为象】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方法。 明屠隆《刘子威先生思集序》:“夫综物为象,述事直情,则此道为胜;若求之性命,则此特其皮毛耳。 ”这里的“象”是指艺术形象,是作者的.飞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的统一体。 所谓“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