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

    林黛玉 :

祖籍姑苏,家住扬州,先祖曾世袭列侯。父亲林如海为探花出身,先后任兰台寺大夫、扬州巡盐御史。母亲贾敏,荣国公、贾母之女。有一弟,3岁夭亡。黛玉从小聪明清秀,随母识字,后从贾雨村读书习诗。母亲早逝,黛玉随雨村进京,寄养于贾府。不久父亲病故,她便长住贾府,深受贾母关爱,并与宝玉相知、相爱。因其眉间常蹙,宝玉赠其表字“颦颦”,姊妹们常呼“颦儿”。后入住大观园潇湘馆,探春赠其诗号“潇湘妃子”。林黛玉是西方灵河岸边绛珠草修炼而成的仙子,为报灌溉之恩而下凡,故又名“绛珠仙子”。林黛玉生日是二月十二日花朝节,这一天是百花生日。关于黛玉进贾府时的年龄,红学界有六七岁和十三岁两种说法。曹雪芹在西施等古代美女基础上,赋予林黛玉“绛珠仙子”的前世神话和书香门第的尊贵出身,使她融古往今来之秀美于一身,集仙凡之灵慧于一体。

绝代姿容,希世俊美。林黛玉的外貌体态是娇弱、袅娜、风流、标致的,集仙女的神韵、西施的病容及大家淑女的气派于一身。第三回初次亮相,众人眼中的黛玉“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宝玉眼中,则是“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程甲本)。小说常用烘云托月之法,通过写秦可卿、晴雯等与黛玉相似的风流俏丽女子来皴染她的美貌。黛玉的外貌,小说中具体的描写甚少,惟有眉眼传神,或许可感。不同的版本对其眉目的描述不尽相同,如“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甲戌、甲辰、程甲)。西施的病容,反复渲染。小说多次借助宝玉的眼睛和诗句,将黛玉比作西施,如初次见面时,宝玉看他是“病如西子胜三分”(第三回)。黛玉自己作《五美吟》,其中写西施的一首,抒写了对西施的自比之意、仰慕之情与哀怜之叹。

知书达理,淑女气派。林黛玉出身书香门第、仕宦之家,其母是贵族家庭的千金小姐,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气度自然不同一般。王夫人曾感叹,黛玉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第七十四回)。贾敏身上的“金尊玉贵”和“千金小姐的体统”,在女儿林黛玉的身上是有所传承、有所体现的。

俏语雅谑,口齿噙香。黛玉伶牙俐齿,善于辞令。她初进贾府时,应答贾母、邢王二夫人的话语,可谓有礼有节、中规中矩。和姐妹们熟知、亲近之后,更是俏语频出,雅謔不断。宝玉看宝钗的红麝串时,对宝钗容貌发呆,黛玉以“呆雁”之喻笑讽他(第二十八回)。此类雅谑之辞,不胜枚举,机趣绝妙,回味悠长。打趣史湘云“二”“爱”不分(第二十回),取笑刘姥姥为“母蝗虫”,编派惜春向诗社告假(第四十二回)等,常令姊妹们意想不到、开怀大笑。黛玉过于逞才使巧,也给他人留下了尖酸刻薄的印象。作者将回目拟为“俏语谑娇音”“雅谑补余香”,赞赏之情,不言自明。戚序本第八回回前诗曰:“幻情深处故多嗔,岂独颦卿爱妒人?”此评可谓公允之论。

诗才敏捷,出类拔萃。林黛玉有咏絮之才,才思敏捷,在大观园中首屈一指。菊花诗社上,黛玉所作三首诗包揽了前三名:“《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第三十八回)菊花为文人高洁之象征,自陶渊明以来,是诗人气骨所在。黛玉菊花诗包揽前三,一举夺魁,可见其诗才人品之胜。她在独处之时所作《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桃花行》等诗词,既是对其诗人性格的生动刻画,也是对其悲剧命运的诗化写照。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联诗(第七十六回),则是其诗才和口才的综合呈现。“冷月葬花魂”(一作“诗魂”)之对,是其诗才奇绝的代表之句,也是其悲剧命运的不幸谶语。她教导香菱学诗时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这既是她写诗的心得之言,也是她的诗歌创作主张,深得诗家三昧。在诗社、咏联活动中,黛玉往往有逞才之意。究其原因,除了自身的天赋、禀性之外,与她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内心孤独的生存状态密切相关。如果说,她好打趣人是维护自尊的被动防范的话,那么,她在诗歌方面的争强好胜,则属于赢得自强的主动进取。对于黛玉而言,诗歌创作也是顾影自怜的排遣方式。

还泪报恩,用情专一。“木石前盟”的神话,预示了黛玉此生专为“酬报灌溉之德”而来。她要用毕生的眼泪,还报他一人。她在爱情上的特点是“情情”,即用情专一。因此,黛玉爱得十分痛苦:“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第五回)黛玉对宝玉的求近之心,反成疏远之意;求爱之意,反成生怨之因。论亲疏的风波,黛玉因专于情而专于人(第二十回)。黛玉哭花阴惊飞宿鸟栖鸦的细节,反映了她的至情,也写出了她的至美(第二十六回)。这几次情感风波的形成与化解,逐渐加深了宝、黛之间的相互了解。宝、黛二人同葬落花,在“花落水流红”“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诗境中,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彼此相通,也有了对生命的共同感悟。共读《会真记》,在张生、莺莺的爱情故事中,唤醒了内心对知心恋人、自由爱情的憧憬与追求,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第二十三回)。宝玉斥责湘云“仕途经济”之劝,说“林妹妹从不说这些混账话”,是将黛玉视为知己。黛玉闻听此言,自然也将宝玉视为知己(第三十二回)。至此,宝黛二人的爱情,由酸楚、苦涩转向品味甜蜜。宝、黛之恋,有青梅竹马的成分,也有一见钟情的特质。宝、黛二人两情相悦、心心相印,是曹雪芹的爱情理想在他们身上的实现。然而,“木石前盟”终究让位于“金玉良缘”,外在原因颇多:父母离世、无人做主,王夫人、薛姨妈的取舍,元妃的偏爱与干涉等,均是宝、黛二人无力突破的一道道世俗的障壁。

林黛玉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脱胎于传统小说中才貌双全的佳人,又有所超越。她的身上融合了仙女、才女、美女、大家闺秀等品质。林黛玉生命中有两大主要内容,一是爱情,一是诗情。她生来便与诗书为伴,她的死也充满悲辛与诗情。黛玉之死,应是曹雪芹的构思中既定的情节;“玉带林中挂”的判词,早已预示了她的悲剧结局。这是爱情悲剧发展的需要,又是人物性格所决定的结果。清代许叶芬《红楼梦辨》中说:“死黛玉者黛玉也。”黛玉先天已有不足之症,后天又失于保养,惊闻变故则“立意自戕”。黛玉病重而亡,源自身心的内在因素较多,而非外力使然,这似乎更能展示悲剧的深邃意蕴。黛玉之死,对于她的人生来说虽有缺憾,对于艺术而言,却是一个较为完美的谢幕。


为您推荐

严贡生

严贡生 : 广东高要县人。严贡生是假借权势,横行乡里的劣绅。他本人没有官职,但因为被“举了优行”,“考出了贡”,身份高于一般秀才,以此交结官绅,利用这种关系去欺压百姓,占财夺利。在范进、张乡绅面前吹嘘..

《池北偶谈》

《池北偶谈》 : 全书26卷4目。王士禛著。王士禛,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据其自序称,其居所西面有圃,圃内有池,池北有老屋数间,贮书数千卷,遂取白居易“池北书库..

《雨花香》

《雨花香》 : 共40篇。石成金著。石成金,字天基,清初扬州人。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此书:“《传家宝》三集本,收小说三十四篇。”赵景深《中国小说丛考》指出:“《传家宝》三集只有四篇收入《雨..

贾宝玉

严监生

严监生 : 广东高要县人。严监生是一个勤俭持家,胆小怕事,情感丰富而又悭吝过度的土财主形象。他的故事在第五回至第六回。勤俭持家是严监生能拥有丰厚家产的原因。他和严贡生分家得的田地一样,但哥哥狂..

《白圭志》

《白圭志》 : 4卷16回。崔象川著。生平不详。嘉庆十年(1805)补余轩刊本,题《第八才子书白圭志》,首晴川居士序云:“戊午之夏,博陵崔子携书一部,名曰《白圭志》,请余为序。”可知书或成于嘉庆三年或稍早。博陵..

《希夷梦》

《希夷梦》 : 共40回,汪寄著。汪寄,字(或号)蜉蝣,生活于乾隆(1736~1796)、嘉庆(1796~1820)年间,徽州(今安徽歙县)人,生平不详。书叙五代周末,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节度使李筠起兵讨逆,兵败自焚。其幕宾吕仲卿与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