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源。
周朝继夏朝、商朝之后而有广大的国土。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是周朝最早的四位君主,他们分封同母兄弟为诸侯,其目的是要共建周室,不让其毁灭,并守护边疆,不让戎狄外族侵入。而甘国大夫与晋国大夫互相争斗,周王派詹桓伯大夫去晋国,对晋国加以责备。周王称晋惠公为伯父,责备其将陆浑之戎从瓜州迁入伊川,使之威逼周室姬姓之国。陆浑之戎进入郊区,占取中原,这是谁的罪过?后稷创立的天下,让戎人割据,这不是使我为难吗?“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我对于伯父来说,犹如衣服有冠冕,树木有根,流水有源,老百姓有谋主。
)晋国本是保护周室之国,如若伯父裂冠毁冕,拔木塞源,专断而去掉谋主之职责,心目中已没有我周天子,那戎、狄眼里就更没有我了。(《左传·昭公九年》)后引申为:事物的根本。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
①根源。柳亚子《胡寄尘诗序》:“今日诗道之弊,其本原尚不在此。”
②事物的根本。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七节:“还在汉昭帝时,有所谓贤良文学的儒生,代表下层豪强力争盐铁私营权,以为这是致太平的本原。朝廷放弃盐铁业,天下就会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