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蕴含或隐含的意旨。
古之文体中有颂,有赞。“颂”就是形容,用于歌颂,称颂其功德,美化其仪容,最早以奉告神明为主,继而转到陈述人事。战国屈原,写了一篇《橘颂》,“情采芬芳,比类寓意,又覃及细物矣。”(辞藻色彩异常美好,用草木寄托,蕴含意旨,使“颂”推广延伸到描绘草木等细微物体上了。)秦始皇的刻石,则歌颂自己的功德,汉惠帝、汉景帝则陈述形容先世盛德。“颂”不断地相沿下来。
(《文心雕龙,颂、赞》)
今沿用本义。
姚雪垠《长夜》四二:“那时候他对这篇小说的寓意还完全不懂,如今仿佛悟解了一点儿。”《冰心散文选·编后记》:“冰心的散文,题材广泛,寓意深邃。”《名作欣赏》:“因而沉浸在这样的文字里,是要概然获取寓意无边的莫大快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