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明净。
晋昭侯元年,封其叔成师于曲头,号桓叔。桓叔施小惠以收众心,使民从之,势力逐渐强大,大臣劝昭侯严加防备。
当时,昭侯与桓叔相比,昭侯如流水缓和软弱,桓叔却像石头一样坚硬。
昭侯七年,晋大夫潘父与植叔密谋,杀昭侯而接纳桓叔。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激扬的流水,水清澈见底,冲得石头显现。听到桓叔的密令,但却不能告诉别人,)桓叔将入晋,晋发兵攻打桓叔,桓叔败绩,潘父被诛。
(《诗经·唐风·扬之水》)
今沿用本义。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七》:“我自少住在海滨,却没有看见了海平如镜,这次出了吴淞口,一天的航程,一望无际尽是粼粼微波。”《旅游》:“修复的明湖居……北临碧波粼粼的湖区,占地四百四十二平方米。”《人民日报》〈海外版):“整个公园,林木葱葱,修竹丛丛,鲜花簇簇,秀水粼粼,鸟语声声,游人阵阵。”也指光采鲜明。《旅游》:“试想,在粼粼的烟波中,高三十八米的孤山兀然而起,四周一碧万顷,那是何等美妙的景象。”《团结报》:“微风送着船儿慢慢前行,波光粼粼,透过花伞把斑驳的阳光洒在我们裸露的四肢上暖融融的。”《光明日报》:“在晴朗、纯洁的蓝玻璃似的空中,她像被海擦洗过似的,发出粼粼的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