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四声猿》

《后四声猿》:

戏曲。

清桂馥(1736-1805)撰。一卷。

桂馥有《札朴》已着录。

是作于嘉庆初成书,乃继徐渭《四声猿》后着名短剧集。

取材富有诗意,写诗人饮恨事,恻恻动人。含《放杨枝》,演白居易暮年欲遣爱马爱姬而不忍情事;《投溷中》,演李贺之中表,忌其才赚其诗而投之溷中事;《谒府帅》,演苏轼官卑时谒陈府帅不得见事;《题园壁》,演陆游沈园赋《钗头凤》故事。以上四剧,虽纯为文人剧,却自有其本色。《清人杂剧初集》辑者郑振铎,亦赞之曰:“馥虽号经师,亦为诗人。《后四声猿》无一剧不富于诗趣。

风格之遒逸,辞藻之绚丽,益高出自号才士名流之作远甚。似此隽永之短剧不仅近代所少有,即求之元明诸大家亦不易二、三遇也。”有嘉庆间刊本,道光间木活字刊本,《清人杂剧初集》本。

为您推荐

十四声(语言)

十四声(语言):①指《广韵》卷末所附《辨十四声例法》的十四声。即:开口声、合口声、蹴口声、撮唇声、开唇声、随鼻声、舌根声、蹴舌下卷声、垂舌声、齿声、牙声、腭声、喉声、牙齿齐呼开口送声。从每声之后的例字看,有的..

四声别义(语言)

四声别义(语言):指用改变声调的方法来区别词义或词性。如《周礼·考工记》:“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郑玄注:“属读如灌注之注。”“属”用作动词时读入声,在此用作量词读去声。它是派生新词的重要手段之一。先秦语..

四声三调说(语言)

四声三调说(语言):李荣《切韵音系》所提学说。他假设《切韵》平上去入四声,论调值只有三个调位(toneme),平声一类,上声一类,去声、入声一类。去声、入声的不同是韵尾的不同,去声收浊音,入声收清音,乐调是一样的。所以去声、入..

中古四声八调说(语言)

古无四声说(语言)

古无四声说(语言):关于上古声调的学说。主张先秦两汉时代汉语没有四声。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周秦古音研究述略》提出:“陈第《毛诗古音考》倡古无四声之说”,“古无四声之论,亦自陈第发其端”。罗常培认为陈第持..

“四声一贯”说(语言)

“四声一贯”说(语言):顾炎武《音学五书》关于上古声调的学说。历来对顾说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认为顾氏持古有四声观点,一种认为顾氏持古无四声观点。但实际上“四声一贯说”并不是一种严格的内部无矛盾的声调理论,而..

四声实验录(语言)

四声实验录(语言):语音学书。刘复着。除引言外,分六部分。运用近代实验语音学的仪器和方法研究汉语的声调(书名上的“四声”是汉语声调的统称,所实验的方言的声调不限于四声)。记录了北京、南京、武昌、长沙、成都、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