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丹,J. :
生于纽约哈莱姆区。父母为牙买加移民,5岁时随父母移居布鲁克林区。1953年起,她先后在巴德学院和芝加哥大学就读,但均未取得学位。自1967年,她开始在纽约城市学院任教,并先后在耶鲁大学、萨拉劳伦斯学院、康涅狄格学院等高等院校担任兼职教职。1978~1989年,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担任诗歌中心主任兼英语教授。1989年,受聘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直至2002年因病去世。
乔丹是一位高产作家,创作有诗歌、戏剧、传记、杂文等多种文体的作品。她的第一部作品《谁在看着我》出版于1969年,因探讨白人主导文化下的跨种族关系而引起广泛好评。此后,她一直笔耕不辍,到她去世时一共出版各类图书27部,另有数部在她去世后陆续出版。其中最主要的作品包括《我在黑暗中做的事》(1977)、《为我们的命运命名》(1989)、《春子/爱情诗》(1994)、《与上帝吻别》(1997)等诗集,以及《等待召唤:政论集》(1985)、《内战:论文选集》(1996)、《平权行动:政论集》(1998)、《战士:一位诗人的童年》(2000)等文集和自传。乔丹获得了全国黑人记者协会奖、《读者文摘》作家奖,国家艺术资助,以及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纽约艺术基金会的资助等各类文学奖项和荣誉。
乔丹的文学创作集中体现了她作为一位黑人、女性、双性恋作家的强烈身份意识和权利意识。乔丹深度参与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和性别自由运动,被称为“人民的诗人”。她的诗歌直接、亲民,善于将生动的个人生活细节与全世界被边缘化、受压迫阶层的命运融为一体,这让她的作品不仅情感充沛,文风泼辣,具有强烈的政治感染力,而且意象具体,言辞活泼生动。她的诗歌主题跨度大,儿时回忆、家庭纠葛、政治压迫、族裔身份、性别歧视以及同性情爱等,均是她诗歌表达的重要主题。乔丹的创作不受任何理念和教条所限,而是博采众家之长,特别重视对黑人口语的创造性运用。但也由于创作体裁多样,主题驳杂,政论意识强,诗歌及杂文创作不够细腻,美学元素相对单薄而受到部分学者的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