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尔·哈桑·切赫尔坦 :
生于德黑兰。高中时期开始热衷于文学写作,但考入大学后,读的是电力工程系。尽管如此,大学期间出版了两部小说集《临时小妾》(1976)和《渗透钢窗》(1978)。前者讲述了各种各样的不幸女人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以临时婚姻为生。后者故事的主人公大都是一个个孤苦无助的孩子,通过描写主人公童年时期的挣扎,揭露巴列维国家政权的血腥残暴。大学毕业后,前往英国留学,学习电子工程。回到伊朗后,1982~1984年作为现役军官前往两伊战争前线。前线生活使他的文学创作完全转向了战争文学。
切赫尔坦作品的基调十分忧伤哀怨,其后期作品进一步向内转,把这种哀伤深化为漠然与心死,即哀莫大于心死,在描写战争给人带来的心灵创伤方面,更加让读者震撼。《一个死亡的故事》(1987)讲述了帕尔西先生退休后,无所事事,他的夫人和孩子们想给他找点事情做。于是,一家人都在围绕着退休的父亲高谈阔论,但实际上没有任何家庭成员在关注父亲。帕尔西先生在一家人的高谈阔论中,默默地退缩一隅,静静地听着大家谈论自己。但实际上,大家都忘记了他的存在,他在孤寂中默默死去。直到大家发现父亲的尸体在房间里,依旧是一副漠然。在这个故事中,切赫尔坦将灵魂的心死刻画得入木三分。切赫尔坦的小说后来出版集子《不再有人呼喊我》(1992),仅是书名就透露出一种冷漠与心死的意味。同样,在《伊斯凡迪亚尔的母亲穆内丝》(1991)中也是如此,将母亲对儿子的等待与煎熬写得十分令人震撼,将战争带给普通百姓的心灵创伤描写得深入骨髓。
2001年,切赫尔坦成为伊朗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他的长篇小说《文学界》(2020)在出版三个月后即获得柏林“世界文化之家”颁发的文学国际奖,德国出版界将他誉为“伊朗的巴尔扎克”,作品被翻译为多种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