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三部曲》 :
由《玻璃城》(1985)、《幽灵》(1986)和《锁闭的房间》(1986)三个中篇小说组成。
《玻璃城》的主人公奎恩是个作家,孤身一人在纽约生活,以威廉姆·威尔逊的笔名写了不少侦探小说。奎恩在晚上收到一个奇怪电话,要求找保罗·奥斯特,接过两次电话后,他决定冒名顶替保罗·奥斯特协助来电者。来电者彼得的父亲斯蒂尔曼是一个变态的学者,为了做语言实验,当年把自己的儿子囚禁在黑屋子里长达9年。他因精神错乱被关在医院13年后马上要放出来,彼得担心他会杀掉自己,于是委托奎恩跟踪其父亲。奎恩扮演保罗·奥斯特,渐渐进入了私家侦探的角色,迷失了自我。他在彼得的公寓附近蹲点,蛰伏街头数个月,但斯蒂尔曼并没有出现,原来他已从布鲁克林大桥跳江自杀了,而委托人彼得也销声匿迹。故事结尾,奎恩消失不见,只留下他的一本红色笔记本。
《幽灵》的主人公布鲁是私家侦探,他接到怀特的任务,去跟踪布莱克并定期提交报告。布鲁搬进布莱克住所对面的公寓房进行监视,发现布莱克每天除了阅读写作之外,很少有社交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鲁自己也一点一点地发生了变化,他不与家人联系,渐渐过上了和布莱克一样闭塞的生活。几个月后,他主动与布莱克接触,在交谈中布莱克声称自己是私家侦探,他的工作是监视某人,每周提交一份有关他的报告。一天夜晚布鲁趁布莱克不在家之际进入他的房间,偷回放在桌上的一堆手稿,发现竟是自己提交的报告。布鲁最后直面布莱克,质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布莱克回答说:“每回我抬起头来,看见你在那儿,盯着我,总是在视距之内,用你的目光直入我心。你就是我的整个世界,布鲁,我把你变成了我的终结。你是一个恒定的参照物,给内在的一切赋予了外在形态。”布鲁在愤怒中暴打布莱克后出门远行,作者想象他登上一艘邮轮去了中国。
《锁闭的房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叙述者是声称写了《玻璃城》和《幽灵》的作者,他接到童年友人范修妻子苏菲的来信,说她丈夫突然失踪,请他处理范修留下来的书稿。叙述者替范修出版了作品,获得成功,并与苏菲走到了一起,却发现范修并非失踪,只是故意藏匿起来。出版商要求叙述者写一本范修的传记,在撰写过程中,他因不堪心理重负而崩溃。他退回了出版商的预付稿酬,停止了传记的写作,但始终觉得自己没有摆脱范修。三年后他收到一封匿名来信,约他在波士顿谈一谈。叙述者来到范修的住所,他并不露面,而是给他一本红色的笔记本,说是上面记载了他的生活。叙述者未能读懂笔记本里写的东西,把它撕了丢进火车站的垃圾桶。
《纽约三部曲》中译本
《纽约三部曲》套用了侦探小说的外壳,即某人受雇于人去跟踪、寻找另一个人,最终发现了什么,但奥斯特设计的小说情节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畸变,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巧合与奇遇,主人公进入多重身份的迷宫,丢失了自我。作品的核心内容不在于追寻的结果(这种追寻是没有结果的),而在于追寻这一行为本身。《纽约三部曲》颠覆了传统侦探小说的套路,表达的是现代人对自我身份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