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谢芜村 :
生于摄津国东成郡毛马村(今大阪市都岛区毛马町),卒于京都。20岁前后来到江户,22岁时师从夜半亭早野巴人,以“宰町”为俳号创作俳谐。宽保二年(1742)巴人去世后,游历关东、东北等地。宽保四年,始以“芜村”为号。宝历元年(1751)秋移居京都,此后又遍游丹后宫津、赞岐,为绘画技艺的提升积累阅历。明和五年(1768),芜村的名字出现于《平安人物志》的画家名录。三年后,他与池大雅合作绘制了《十便十宜图》。
明和七年三月,芜村正式成为独当一面的俳谐宗匠,世称夜半亭二世。安永二年(1773),由弟子高井几董编辑出版的俳谐集《明乌》旗帜鲜明地宣示了芜村一门在创作风格上向蕉风俳谐的回归与复兴。安永六年二月,芜村出版了俳谐撰集《夜半乐》,其中收录的连作叙事诗《春风马堤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同年四月,芜村动笔写作俳谐句文集《新花摘》,是年冬又完成了主张诗、画、俳一致的《离俗论》。芜村晚年常在自己的画作上署名“谢寅”,这些作品多是他的得意之作。除几董以外,他的门人中著名的人物还有吉分大鲁、黑柳召波、江森月居、松村吴春等。
芜村在俳谐创作上真正开始发力,是在其五十岁以后。他师承的早野巴人是宝井其角和服部岚雪的弟子。其角、岚雪虽都出自蕉门,但其角的作品更偏向于吟咏江户的都市风情,格调上与芭蕉有显著的差异。芜村一方面尊崇芭蕉,另一方面又继承了其角一派的创作格调。他的俳谐理念并不局限于某种固定的范式,风格上提倡因时而变、不拘一格。由此形成的芜村俳谐的艺术特色是注重语言的诙谐与风趣,既富于诗情又不乏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