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岬》 :
原刊于日本文学期刊《文学界》1975年第10期。以日本被歧视部落人的生活为背景,表现出安稳、平实的日本主流社会表象下掩藏的阴暗与不平等。
小说主人公竹原秋幸是个私生子,生活在母亲与继父竹原繁藏组成的新家中。他远嫁名古屋的姐姐芳子、24岁时自杀早逝的哥哥郁男、嫁给工程队工头的姐姐美惠是母亲跟已患病去世的第一任丈夫西村所生,而他的异母妹妹——一个妓女,则是秋幸的亲生父亲浜村龙造的女儿。
小说将对秋幸个人成长的描述融于对“路地”文化关系特质的揭示中,以主人公秋幸的血缘意识、地缘意识为中心,展示出表面平静如常的现代日本社会里,背负历史命运艰难前行的被歧视部落人的悲剧与反抗,同时也生动刻画出人物对土地、对劳动发自内心的热爱之情,反映出纪州地区特别的社会风貌。
小说1976年获第74届芥川奖,中上健次也因此成为日本“二战”后出生的作家中首位芥川奖获得者,《岬》成为其成名作。同时,《岬》也是中上健次开启“路地”世界书写的标志性作品。“路地”原意是胡同、窄巷,中上健次以此指代一个特别的生活世界,即以故乡新宫“被歧视部落”为原型的虚构场域空间。《岬》与其后的长篇小说《枯木滩》(1977)、《天涯海角 至上之时》(1983)并称“路地三部曲”,三部作品有着相似的人物和生活世界。虽然《岬》开启了中上健次的路地书写,但到短篇小说集《千年愉乐》(1982),“路地”的被歧视部落背景才逐渐明确。在《岬》中并未明示“路地”便是部落民的居住地,但小说中“人活成狗模样”的纪州作为古贱民的生存之地,增添了小说人物悲剧命运的宿命感。
《岬》形式上类似日本传统的私小说,然而在对人物不动声色的描摹中,渗透着性、暴力、复仇等丰富的文学主题,是一部试图改写日本文学传统,蕴藏着中上健次创作可能性的现代小说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