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西善藏 :
生于日本青森县中津轻郡弘前松森町(今弘前市),父亲当时是米商中介。1889年,全家移居北海道。1891年又移居青森县。1893年,葛西善藏入青森县五所川原小学,随着搬家又转学到碇关小学。1902年母亲去世后,葛西善藏来到东京,一边卖报纸一边上夜校。1903年,葛西善藏赴北海道做列车员,后转到营林署工作。
以从事文学写作为志向的葛西善藏到东京后,在东洋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做旁听生,与作家舟木重雄和广津和郎等相识,后成为同人杂志《奇迹》的成员。1912年,葛西善藏在《奇迹》创刊号发表小说《哀父》,开始崭露头角。葛西善藏生活贫困,常靠借贷度日,在极度困难的生活中往返于故乡和东京,却笔耕不辍。1918年发表短篇小说《携子》,描写一个贫困小说家的悲惨境遇。1919年他在新潮社出版了创作集《携子》,确立了作家地位,但却很难养活家人。在20世纪20年代,他因现实主义的小说创作获称“新秀作家”。
1923年,为治疗哮喘,他借住镰仓建长寺的塔头宝珠院库房,结识浅见花,后与之同居。1924年发表短篇小说《湖畔手记》,叙写一个贫穷作家逃离家庭,怀着对妻子的负疚感从事写作的故事。年近四十时,葛西善藏的写作几乎成为口述笔记,其作品多由作家嘉村矶多记录。晚年住在东京今世田谷区三宿一带,肺病加重。年仅41岁,即病逝。
除上述作品外,其作品还有《同伴》《父亲的葬礼》《坏孩子》《柯树叶》《吐血》和《弱者》等。
葛西善藏的作品几乎都是短篇小说,且几乎均为取材于自身现实生活的私小说,是作者贫病交加、惨淡一生的自画像,内容多充满哀愁、辛酸和痛苦,包涵着对金钱支配一切的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憎恨。被认为是日本大正中期至昭和初期的私小说、心境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有“早稻田的志贺(直哉)”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