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川国夫 :
生于静冈县藤枝市。1950年考入东京大学国文科。1953年就学期间,自费去法国巴黎索邦大学留学,1954年又将学籍转到格勒诺布尔大学。留学期间曾前往欧洲各国及北非等地旅行。1956年留学回国后并未回到东京大学,而是直接开始文学创作。20岁时接受天主教洗礼,成为一名天主教信徒。曾担任大阪艺术大学教授、日本艺术院会员等。2008年,因肺炎病逝于静冈市一家医院。
1957年,他和丹羽正等人创办了同人杂志《青铜时代》,并在创刊号上发表了《阿波罗岛和八个短篇》,但并未引起文坛的关注。后来他又自费出版了私家版《阿波罗岛》,却依旧无人问津。直到1965年,私家版唯一的购买者、作家岛尾敏雄在《朝日新闻》上发表书评向读者推荐并盛赞这部小说之后,小川国夫才开始受到商业杂志的关注,并与古井由吉、黑井千次等人一同被看作是“内向的一代”作家。
青年时期的赴欧留学经历和天主教信仰对小川国夫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根据题材不同,他的早期作品大致可以分为3种类型:以《圣经》故事为原型并加以改编或扩充的作品,如《某部圣经》(1973)、《王歌》(1988)等;以故乡静冈县藤枝市为舞台创作的小说,如《尝试之岸》(1972)等;在小川国夫本人的经历和见闻之上稍加润色后,带有一些私小说性质的作品,如《来自大海的光芒》(1968)等。这3类作品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不论是宗教题材、静冈题材,还是私小说题材,作品都是为了体现作者对于人类存在本身的思考。
从《阿波罗岛》开始,小川国夫就有意识地在文学创作中建立自己的语言风格,他用一种近乎冷静的、透明的、写生的态度来揭示人类存在的各种不可思议的状态。如他的游记作品很少描写旅人独有的乡愁,他有意消解异乡的存在,同时也宣告了故乡的缺席。一般的游记文学通常会设定一个明确的疆域上的界线,这条界线不仅是地理上的,同时也是文化和心理上的,是故乡和异乡之间的界线。但是,小川国夫却刻意抹掉了这道界线,他承认“日本的椅子和西洋的椅子是似是而非的东西”“日语对话的味道和法语对话的味道完全不同”,但他却不允许自己在作品中说明这些截然不同的地方,并且通过这种写法,形成了作品的独特风格。
小川国夫作品的文学特色是主题的饱满丰盈和文体的内敛含蓄融洽地结合在一起,这一特色为他赢得了诸多文学奖项。1986年,《逸民》获得川端康成文学奖。1994年,《悲伤的港口》获得伊藤整文学奖。1999年,短篇小说集《大麻黑帮》获得读卖文学奖。2000年,他又获得日本艺术院奖。
小川国夫的文学创作题材丰富,形式多样,除小说之外,还有大量随笔、谈话录、往来信笺和翻译作品收入《小川国夫作品集》(1974~1976,1983,6卷),《小川国夫全集》(1991~1995,1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