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森》 :
该诗集经常与E.庞德的《诗章》、S.克莱恩的《桥》、T.S.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和H.杜丽特尔的《三部曲》齐名,是现代派诗歌最具代表性的史诗作品之一。
虽然《帕特森》是威廉斯后期创作成就的标志,但是其构思和诗歌原型可以追溯到他在1926年创作的一首85行同名诗歌。威廉斯不认同艾略特的国际化、智性主义诗歌路径,坚信只有地方性才有普遍性。受J.乔伊斯创作《尤利西斯》的启发,他希望将自己对美国精神的探索依托于一个类似于乔伊斯笔下都柏林城那样的具体地方,而故乡的帕特森便是一个极佳的选择。帕特森是新泽西州的历史名城,坐落于帕塞伊克河边,是美国独立和工业腾飞的见证。围绕这个地点,威廉斯打破诗歌与散文的界限,将艺术想象、民俗传说、历史文献和新闻报道拼贴在一起,希望充分展现历史与当下、传统与革新、个体与社群之间的冲突与和解,来全面展现他对本土文化和美国精神的探索和思考。这部史诗是威廉斯全面贯彻“观念只在物中”美学原则的结晶,在创作中,他一方面娴熟运用意象派等新诗技巧以及他个人在三四十年代探索的诗歌形式,另一方面不断打破叙述视角的稳定性,让其在城市和人、个体想象和群体无意识之间穿行,从而将惠特曼式诗歌的开放性和宽容度提升到新的高度。
《帕特森》承载着威廉斯创制一种完全不同于艾略特式现代派诗风的艺术宏愿,凝聚着他数十年的心血,是其后期创作的巅峰。R.洛厄尔称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草叶集》”。不过,由于创作周期漫长,题材宏大,这部鸿篇巨制也难免有结构松散、冗长啰嗦等诸多败笔,其第五卷与前4卷的风格差异尤为明显。连向来钦佩威廉斯诗歌成就的R.杰瑞尔也在盛赞《帕特森》第一卷的同时,以“江河日下”来形容后几卷的艺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