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

    《麻雀》 :

作者将该诗歌题献给自己的父亲。原诗收录于威廉斯1955年出版的诗集《爱的旅程》中,共139行,是较能体现其后期创作理念和艺术成就的作品之一。

麻雀是威廉斯比较钟爱的一种动物,其形象多次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从早期诗集《给喜欢它的他》(1917)到后期的史诗巨著《帕特森》(1946~1958),均不乏麻雀的身影,而本诗则是威廉斯对这种小动物最全面、最精致的艺术呈现。诗歌从早春麻雀的清脆鸣叫写起,到千万只麻雀一起筑巢的壮观场面,再到鸟儿求偶时生动、滑稽的动作和神态等,将这种极其普通、极其不起眼的小动物描写得栩栩如生。

相比于威廉斯早年的先锋实验性作品,《麻雀》这类后期作品在主题内容的呈现上要清晰、流畅得多。诗歌中的麻雀形象并不难理解,它首先是诗歌的象征,是威廉斯创作哲学的精妙体现,即一首完美的诗歌作品应该像麻雀一样,极其寻常、充满乡土气息而又显现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正如该诗的开头所言,这关系到“诗的真理”:

“这麻雀

飞到我窗前端坐

是一个诗的真理

比真麻雀更有诗意。

他的声音,

他的举动,

他的习性——

他喜欢

在灰土里

扑棱翅膀——

都证实了这一点。

……”

当然,这样的麻雀/诗歌也是威廉斯眼中完美人生的隐喻,是其个人生活哲学的生动体现。在诗歌的结尾,他明确表明了这一心迹:“这就是我,/曾经的麻雀。/我已经尽我所能

《麻雀》在形式创新上更具有特点。在经历20世纪30~40年代的长时间探索和尝试之后,威廉斯一方面不断总结、凝练个人的创作理念,于1944年首次提出“观念只在物中”的美学原则,并在此后的创作中坚持付诸实施。《麻雀》较完美地体现出威廉斯“观念只在物中”的理念,通篇将麻雀置于一个个具体场景和事件当中,通过麻雀的鸣叫、筑巢、求偶等动作和神态的再现,展现出一个极富诗意和人生情趣的物的世界,而说话人的情感则纯为触景而生,未受任何主观意念的沾染。另一方面,威廉斯在同一时期还创造出“三联体”或称为“阶梯体”的诗歌形式:通过将自然句折叠、缩进,再辅以音节、音韵的组合,形成三行一组、通常呈阶梯状缩进的单元。威廉斯认为这种“三联体”诗行弥补了自由体诗过于散文化的弊端,从而解决了“现代诗存在的问题”。《麻雀》通篇由46组“三联体”加最后一个单字句“再见”构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整体上极富美感,充分体现了“三联体”诗行的艺术特征和美学优势。

为您推荐

《蓝叶屋》

《蓝叶屋》 : 戏仿艺术家成长小说的《蓝叶屋》有一定自传元素,故事设在1965年罗马教皇访问纽约并在联合国发表讲话的那一天,梦想成为职业写歌人的动物园管理员阿蒂·肖内西打算把头脑有病的妻子送进蓝..

格拉斯佩尔,S.

格拉斯佩尔,S. : 生于爱荷华州达文波特乡村,卒于马萨诸塞州。祖辈属于当地最早的拓荒定居者,父母皆为虔诚的基督徒。尽管从小接受美国中西部地区的维多利亚式道德训诫,但中学时早慧的格拉斯佩尔已经脱颖..

艾肯,C.

艾肯,C. : 生于佐治亚州东部港口城市萨凡纳。艾肯11岁时,身为内科医生的父亲威廉开枪打死妻子安娜后自杀,当时在家的艾肯目睹了父母横陈的尸体,这一事件极大地影响了他的世界观和艺术观,此后终其一生艾肯..

格莎娜·阿速信

《帕特森》

《帕特森》 : 该诗集经常与E.庞德的《诗章》、S.克莱恩的《桥》、T.S.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和H.杜丽特尔的《三部曲》齐名,是现代派诗歌最具代表性的史诗作品之一。虽然《帕特森》是威廉斯后期创作..

凯斯奈尔,J.

凯斯奈尔,J. : 生于法国圣马洛,卒于蒙特利尔。早年在圣马洛接受教育,后来曾赴印度、马达加斯加、法属圭亚那、西印度群岛和巴西等地游历。1779年,他来到加拿大,在布歇维尔地区经商,闲暇时间创作诗歌和音乐..

《荨麻开花》

《荨麻开花》 : 《荨麻开花》中译本这是一部自叙体作品。主人公奥拉夫从澳大利亚返回瑞典,同一个名叫贝蒂的姑娘结婚后开了一家杂货铺。最初家庭和睦,生意兴隆。不久夫妻发生口角,奥拉夫又酗酒,杂货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