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贝克,J.

    斯坦贝克,J. :

生于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县塞利纳斯镇一个面粉厂主家庭,卒于纽约。斯坦贝克在母亲的熏陶下,早年就接触欧洲古典文学作品,深受古希腊文学、《圣经》和15世纪英国传奇亚瑟王故事的影响,14岁便有了当作家的雄心。1920~1925年,他在斯坦福大学主修英国文学,同时兼修一些感兴趣的海洋生物斯坦贝克故居学课程,并从事各种体力劳动谋生。大学期间他就开始写作,曾有短篇小说在校刊《斯坦福旁观者》上发表。1929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金杯》问世,这是一部有关17世纪海盗亨利·摩尔根爵士的历史传奇。随后发表两部小说《天堂的牧场》(1932)和《致一位未知的神》(1933),都未引起重视。1935年《煎饼坪》出版,立即受到文学批评界和广大读者欢迎。作者用幽默的语言,描绘蒙特雷地区一群贫穷却不失生活情趣的西班牙裔居民,把主人公丹尼和他的朋友比作中世纪传奇中的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

此后,斯坦贝克开始关注社会现实,进入创作成熟期。1936年发表的《胜负未决》,讲述加利福尼亚州摘水果的流动农业工人不堪果园主剥削和欺凌,在共产党人领导下举行罢工的故事。1937年发表的《人鼠之间》《愤怒的葡萄》封面(又译作《人与鼠》),写两个无家可归流动农业工人的悲惨遭遇,同年由作者改编为话剧在纽约百老汇上演,获得剧评家奖。《愤怒的葡萄》(1939)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的一部史诗。小说讲述俄克拉何马州佃农乔德一家在大企业压迫下,离开长期遭受干旱和沙尘暴侵害的家乡,长途跋涉前往西部另谋生路的故事。他们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加利福尼亚后却又陷入果园主剥削与压迫的罗网,不得不奋起反抗,参加罢工斗争。小说所表现的社会问题在美国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围绕其产生的争议持续至今。1940年小说获普利策小说奖并被改编成电影广为传播。上述三部小说构成著名的“工人三部曲”(又称“劳工三部曲”),代表斯坦贝克文学上的最高成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坦贝克前往欧洲做战地记者,写过报道和宣传作品。1942年发表的《月亮下去了》,是一部写挪威人民反抗纳粹侵略者的中篇小说。《罐头厂街》(1944)仍以蒙特雷地区“可爱的游民”为题材。《任性的巴士》(1947)写加利福尼亚一辆乡间公交车上乘客的遭遇。中篇小说《珍珠》(1947)取材于墨西哥民间传说,写一个渔民采到一颗“稀世宝珠”后遭人迫害并与之斗争,最终杀死敌人把宝珠扔回大海的故事。

斯坦贝克后期的两部重要长篇小说分别是《伊甸园之东》(1952)和《烦恼的冬天》(1961)。前者写塞利纳斯山谷一个家族从美国内战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家史,其中包含大量作者自身的经历;后者写一个新英格兰世家后裔厌恶战后美国社会的道德沦陷,却又难以做到洁身自好,甚至在经济压力下产生抢银行的荒唐念头。

斯坦贝克(右三)于196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斯坦贝克生前共出版著作28部,除虚构作品(包括小说、剧本)外,还有一些非虚构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所写的欧洲战地通讯,后汇集为《从前打过一场战争》,于1958年出版。1940年他与好友、海洋生物学家爱德华·里基茨在加利福尼亚湾一起采集海洋生物标本,次年发表两人合写的报道《科尔特兹海》,其中包含斯坦贝克的一些哲学思考。1947年他第三次游历苏联,次年发表《俄罗斯纪行》。1960年他在身体状况很差的情况下游历美国,这既是一次自我发现的实验,亦是一次重新发现美国的努力。在此次游历基础上,他写成游记《携查利同游美国》(1962)和带插图的小品文集《美国与美国人》(1966),表达他对现代美国社会的认识,后者则成为其绝笔。

斯坦贝克于196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4年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为您推荐

莫里森,T.

莫里森,T. : 生于俄亥俄州罗雷恩镇一工人家庭。曾就读于华盛顿特区的霍华德大学、康奈尔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世纪50年代起在多所大学教书,1964~1984年,在蓝登书屋出版公司担任编辑和编审,随后又陆续在..

辛克莱,U.

辛克莱,U. : 生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市,卒于新泽西州邦德布鲁克。祖上是名门贵族,传到他的父亲时,以卖酒为生,收入微薄,家境已经破落。后全家迁居纽约。他一边工作,一边求学,先后在纽约市立学院和哥伦比亚大..

《洪堡的礼物》

《洪堡的礼物》 : 贝娄为《洪堡的礼物》签名小说以两位美国名作家为主线,探讨了美国文化中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主人公洪堡的歌谣集在20世纪30年代问世,曾经轰动一时,博得艾略特的赞赏。他的声望..

《拉格泰姆时代》

奥齐克,C.

奥齐克,C. : 生于纽约市,父母为俄国犹太移民。1949年本科毕业于纽约大学,1950年获俄亥俄州立大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研究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创作,她自己的创作深受亨利·詹姆斯的影响。奥其克的早期作品有..

沃克,A.

沃克,A. : 生于南方佐治亚州伊顿的一个贫苦佃农家庭,8岁时,一只眼睛被打瞎。高中毕业后,靠残疾奖学金得以去亚特兰大的斯佩尔曼学院读书,后转到纽约的萨拉·劳伦斯学院。当时学校里的课程根本不涉及黑人文..

决意派

决意派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上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法裔加拿大人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他们试图摆脱英国和美国的影响,成为一个有独立语言文化的政治实体。这种要求在20世纪60年代魁北克政治、经济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