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R.W.

    爱默生,R.W. :

生于波士顿一个牧师家庭,卒于康科德。17岁毕业于哈佛学院。1826年进入哈佛神学院学习,次年被获准讲道。1828年成为波士顿第二教堂牧师,属于当时在新英格兰居优势的唯一神教派。后因不赞成这一教派的某些教义,放弃神职,于1833年赴欧洲游历,拜访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兰道尔、S.T.柯尔律治、W.华兹华斯等,与T.卡莱尔结为知交,并深受I.康德先验论哲学的影响。

回国后,于1836年出版《论自然》一书,爱默生故居这部书几乎包含了他所有重要思想的胚芽。书中中心思想为:精神法则存在于自然的中心。自然对人来说,不仅是物质,也是过程和结果;每一个自然过程都是精神的体现。人的本质不在物质,而在精神,人本身就是有限的造物主;世界之所以缺乏统一,是因为人自身的不统一。每一种自然现象都可在头脑的能力和特性中找到根源;梦比实验能够更深入地揭示自然的奥秘。书中还阐述了他的美学观。爱默生在文学上认为美的艺术目的不在于模仿,而在于创造;诗人是代表美的君主,但不能脱离他的时代和国家,也不能创造出完全不受教育、宗教、政治、习俗和艺术所影响的作品。他还认为,构成一首诗的不是韵律,而是由韵律所组成的主题,是热烈奔放和生气蓬勃的思想。爱默生在他的诗文中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语言洗练,比喻生动,说理透彻,气势磅礴,被称为“爱默生式风格”。他的诗富有高度的哲理性。

1837年8月31日,爱默生在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上以《论美国学者》为题发表演讲,抨击美国社会中灵魂从属于金钱的拜金主义和资本主义劳动分工使人异化为物的现象,强调人的价值;提出学者的任务是自由而勇敢地从表象中揭示真实,以鼓舞人、提高人、引导人;号召发扬民族自尊心,反对一味追随外国的学说。这一演讲轰动一时,对美国民族文化的兴起产生重大的影响,被美国作家O.W.霍尔姆斯誉为“我们的思想上的独立宣言”。


1838年7月15日,爱默生在剑桥的神学院发表题为《神学院致辞》的著名演讲,指出只要一个人秉心公正,他在一定范围内便是上帝,他也便有了上帝的安全、不朽与威严;他呼吁用原始的真理代替传统的宗教形式。他的这一演讲遭到新英格兰加尔文教派、唯一神教派等势力的抗议和攻击。爱默生的哲学思想中保持了唯一神教派强调人的价值的积极成分,又吸收了欧洲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思想,发展成为超验主义观点。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权威,崇尚直觉;核心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这一观点有助于打破当时神学和外国教条的束缚,建立民族文化,集中体现了时代精神,为美国政治上的民主主义和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根据。


自1836年开始,爱默生、A.阿尔科特、G.里普利等人在波士顿的康科德不定期地聚会,讨论“神学与哲学的不良状况”,此可视为超验主义运动的起点。这一运动没有组织形式,没有具体纲领,通称为康科德作家集团或康科德哲学学派,又被谑称为“超验主义俱乐部”。他们创办评论季刊《日晷》(1840~1844),发表文学作品和主张改革教育、伦理、政治等方面的论文。爱默生一度担任主编,是超验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超验主义运动的中坚人物还有M.傅勒、F.H.海奇等。作家H.D.梭罗、N.霍桑、H.梅尔维尔和W.E.钱宁等人也曾被超验主义所吸引。W.惠特曼的作品也表现出超验主义的深刻影响。超验主义运动主要限于美国东部地区的知识分子之中,他们的作品往往陷入抽象的议论和冥想,缺乏现实生活内容。


爱默生墓碑爱默生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不满,提倡个性的绝对自由和社会改革。1830~1840年,他曾认为解放思想和精神比解放黑奴重要,因而超然于废奴运动之外。但随着事件的发展,他改变了态度,也明确表示反对奴役黑人,反对蓄奴制。1859年,他公开为约翰·布朗辩护。南北战争时期,他为庆祝《黑奴解放宣言》的颁布,写了著名的《波士顿颂》一诗,为黑人的平等权利而呼吁。


爱默生的著作大多以散文形式写成,他的重要作品还有《论自助》《论超灵》等,分别收在《论文集》(1841)和《论文集:第二辑》(1844)中。1847年、1867年分别出版两册《诗集》。此外还有作品《代表人物》(1850)、《英国人的性格》(1856)等。


为您推荐

祖尔菲亚

祖尔菲亚 : 生卒于塔什干。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之家。女子师范学院毕业后供职于多家报刊杂志编辑部。1932年,十七岁的祖尔菲亚出版首部诗集《生命诗篇》,咏唱青春、爱情、友谊和人性之美。祖尔菲亚的大..

涅里斯,S.

涅里斯,S. : 生于农民家庭。1928年毕业于考纳斯大学。当过中学教师。1936~1937年住在巴黎。1941年被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23年开始发表作品。1927年第一本诗集《清晨》出版,以富有浪漫色彩的民歌..

《诃利世系》

《诃利世系》 : 印度古代一部长达16,000多颂的往世书类型的长诗,是史诗《摩诃婆罗多》的附录,但可独立成篇。它的体裁与这部史诗和其他往世书相同,只是时代较晚。全书叙述大神黑天的"世系"即族谱,分为3部分:第1部..

《海华沙之歌》

波洛茨基,S.

波洛茨基,S. : 生于白俄罗斯波洛茨克,有三个兄弟和一个姐姐,曾在基辅莫吉拉学院和维尔纽斯神学院学习,1656年在波洛茨克主显圣容教堂成为修士,1664年迁居莫斯科。1667年创作神学论文《权杖》,旨在反对尼康..

武尔贡,S.

武尔贡,S. : 生于尤哈里-塞拉赫利,卒于巴库。出身农民家庭。哈萨克师范学院毕业,当过教师。1924年开始发表作品。最早的诗集有《诗人的誓言》(1930)、《路灯》(1932)等。浪漫主义诗剧《瓦吉夫》(1937)和《法尔..

荷兰文学

荷兰文学 : 荷兰于12世纪末始有文字。形成荷兰文的语言──荷兰语则是由弗兰克方言、弗里斯兰方言和一些萨克森方言融合演变而成。13世纪产生了荷兰民间文学。当时以佛兰德为中心的南方,由于受法兰西文化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