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谢耶维奇,S. :
生于乌克兰西部城市斯坦尼斯拉夫(现名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父亲复员后全家搬回白俄罗斯。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父母均为乡村教师,她在乌克兰乡村度过童年,1965年中学毕业。1972年毕业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新闻系,之后做过历史和德语教师,也当过记者,曾在多家报社、杂志社工作。1983年加入苏联作家协会。从2000年初起,相继在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生活,2013年又回到白俄罗斯居住。20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015年,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阿列克谢耶维奇用俄语写作,其第一本书是《我来自乡村》,记述白俄罗斯农村居民的独白心声,由于官方干涉,作家拒绝出版该作品。第一部出版的作品是《战争没有女性》(1983),该书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家采访了许多参加过卫国战争的女性,有面包师、洗衣工、护士、医生、飞行员、狙击手、通讯兵等,通过众多女性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读者仿佛能直观她们历经战火的人生。此书命运坎坷,被指责充满和平主义、自然主义以及破坏苏联女性的英雄形象,因此到1985年才出版。之后,作家相继出版第二部作品《最后的见证人》(1985)、第三部作品《锌皮娃娃兵》(1989)。1993年出版《死亡的召唤》,描写在苏联时期剧烈的社会变革时代选择自杀的人。1997年出版《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书中的多位主人公讲述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之后亲身经历的种种遭遇,这些人包括消防员、士兵、死难者的家属、迁走的居民等,全景式地展现了这场核泄漏事故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她的作品还有《二手时间》(2013)等。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创作体裁以纪实文学为主,在采访大量当事人或其亲朋好友所获得的录音资料基础上进行创作,被称为“记忆的保存者”和“用耳朵创作的人”。她的笔端记录下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包括二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沉的人道主义关怀。2015年,阿列克谢耶维奇获诺贝尔文学奖,因为“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与勇气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