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渍

渐渍: 浸润。逐步受到沾染和感化。《史记·礼书》:“自子夏,门人之高弟也,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说(悦),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而况中庸以下,渐渍于失教,被服于成俗乎?”王充《论衡·率性》:“教导以学,渐渍以德,亦将日有仁义之操。”《三国志·魏书·刘劭传》:“渐渍历年,服膺弥久。”

为您推荐

学达天性

学达天性: 《吕氏春秋》关于教育作用的观点。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人先天禀赋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吕氏春秋·尊师》:“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

六欲

六欲: 人的六种欲望。所指不一。《吕氏春秋·贵生》:“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高诱注:“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即欲生、恶死、耳欲五声、目欲五色、口欲五味、鼻欲芬香等六种欲望。陈奇猷校释引范耕研..

明诚

明诚: 儒学概念。语出《礼记·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朱熹注:“德无不实而明无不照者,圣人之德。所性而有者也,天道也。先明乎善,而后能实其善者,贤人之学。由教而入者也,人道也。诚则无..

气禀

立乐之方

立乐之方: 先秦儒家实施音乐教育的原则。主张用艺术引导(道)人节制欲望,使之向善。《礼记·乐记》谓乐的本义就是快乐。追求快乐是人情所不能免的。快乐必表现为“声音”“动静”,表现而不加引导,就不能不产生淫乱。为防止..

不忍人之心

不忍人之心: 孟子用语。即* 恻隐之心。《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赵岐注:“言人人皆有不忍加恶于人之心也。”朱熹注:“众人虽有不忍人之心,然物欲害之,存焉者寡..

积靡

积靡: 荀子用语。《荀子·儒效》:“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杨倞注:“靡,顺也;顺其积习故能然。”于省吾云:“训靡为顺,误矣;训积为习,是也。梁启雄云:‘靡同摩。’较注义为允。《汉书·董仲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