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才是举

唯才是举: 曹操提出的选用人材的方针。建安十五年(210)春,下令:“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易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十九年再次提出“士有偏短”,不可求全责备,即使不“笃行”、不“守信”的人,只要有治国安邦之才,也可重用。建安二十二年更重申:“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同上)打破两汉时期只重忠、孝、仁、义之德而不讲真才实学的用人标准。主张不拘一格举用才能之士。尝言“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为您推荐

为己之学

为己之学: 儒学用语。学习是为了修养自己的道德和增进学问。语出《论语·宪问》:“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程子注:“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论语集注》卷七)。“为己之学”旨在提高自己,然..

俗儒

俗儒: 鄙陋的儒生。《荀子·儒效》:“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得委积(积蓄)足以揜其口(糊口),则扬扬如也。随其长子(指显贵人物),事其便辟(指宠幸小臣),举其上客,■然(心安理得)若终身之虏而不敢有他志,是俗儒者也。”《后汉书·杜林..

哲人

哲人: 才能见识超越平常的人。《诗经·小雅·鸿雁》:“维此哲人,谓我劬劳。”郑玄注:“此哲人谓知王之意及之子之事者。”《礼记·檀弓上》:“孔子蚤(早)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

八观六验

富民化俗

富民化俗: 宋王安石的教育思想。主张在解决人民温饱的基础上,进行教化,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认为“民窘于衣食”,不能“欲其化而入善”。“心充体逸则乐生,心郁体劳则思死”(《王文公文集·风俗》)。民有厌生念头,无论教化..

大儒

大儒: ①荀子所推崇的理想人物。政治上能“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用人方面能“谲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道德品质上“志安公,行安修”,意志坚定,“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纣之世不能污”。重用大儒,能达到“天下为一,诸侯为臣..

圣人

圣人: 古代推崇的最高人格。《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维彼愚人,覆狂以喜。”将“圣人”与“愚人”并提,意指通达明哲之人。《书·洪范》:“睿作圣”,亦以敏慧释“圣”。《说文解字》:“圣,通也。”春秋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