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陈旸撰。
陈旸,音乐理论家。字晋之,福州人,生卒年月不详。绍圣年间(1094-1098)进士,曾任顺昌年节度使推官和礼部侍郎。平生潜心研究礼乐和儒家理论,主张“乐以太虚为本,声音律吕以中声为本,而中声又以人心为本也。”理论倾向保守,反对使用“五声”以外的任何高、低音和变化音,是宫廷雅乐派的代表。《乐书》的编纂始于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哲宗时(1086-1100),纳入官方编纂体系,“升之文馆”,费40余年工夫,才将全书编成,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正式将定稿进呈宫廷。
全书正文200卷,目录20卷。前95卷从《礼记》、《周礼》、《仪礼》、《诗经》、《尚书》、《春秋》、《周易》、《孝经》、《论语》、《孟子》等着作中,摘录大量与音乐相关的材料,依次编排,并注解各种材料。
后105卷为乐图论,对十二律、五声、八音、历代乐章、乐舞、杂乐、百戏、雅乐、俗乐、胡乐以及乐器等内容均作了比较详尽的说明与论述。而且对各种乐器的源流进行考证,附有一些形制图,保存了许多现在已经亡佚的着作,如《唐乐图》、《乐法图》、《律书乐图》、《大周正乐》等书中的珍贵资料,是我国第一部音乐百科着作。本书初刻于南宋庆元六年(1200),有元至正七年(1347)赵宋吉刻本,清光绪二年(1876)方浚刻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