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在青年时代学习外文书过程中运用的阅读方法。
其要旨在于以繁体“读”字笔划来累记读过遍数的方法,以帮助“熟读”。每上一课外文新书,分成四个时间单元来读。
即“第一天读第一课,读10遍,每读一遍画一笔,便在第一课下面画了一个‘言’字傍和一个‘士’字头。第二天读第二课,亦读10遍,亦在第二课下面画一个‘言’字和一个‘士’字;继续又把昨天所读的第一课温习五遍,即在第一课的下面加了一个‘四’字。
第三天在第三课下面画一‘言’字和‘士’字,继续温习昨日的第二课,在第二课下面加一‘四’字;又继续习前日的第一课。在第一课下面加了一个‘目’字。
第四天在第四课下面画一‘言’字和一‘士’字;继续在第三课下加一‘四’字。第二课下加一‘目’字,第一课下加一‘八’字,到了第四天而第一课下面的‘读’字方始完成。
这样下去,每课下面的‘读’字,逐一完成。
‘读’字共有22笔,故每课共读22遍,即生书读10遍,第二天温5遍,第三天又温5遍,第四天再温2遍。故我的旧书中,都有铅笔画成的‘读’字,每课下面有了一个完全的‘读’字,即表示已经熟读了”(《出了中学校以后》)。这种读书方法用的是循环记忆的原理,四课并进的选浪式阅读可提高时间利用率,而递减式的阅读节奏又大致符合人的记忆规律。
这样同一内容的22遍分成四天来读。屡习屡温,选浪推进,较之一天来读同一内容的22遍,记忆、理解自然要深刻得多。
丰氏自述如法“笨读”下去,则“前面的各课自会逐渐地从我的唇间背诵出来,这在我又感到一种愉快,这愉快也足可抵偿笨读的辛苦,使我始终好笨而不迁”。这种读书法,使得丰氏在几个月内就能掌握一门新的外国语,并从事文学翻译。 参见 丰子恺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