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1877-1968),原名徐懋恂,湖南长沙人。
教育家。“九岁入蒙馆读书,前半年的蒙师,只能教学生读书,不能解释意义。后半年换了个蒙师,他很注意教我做人的道理。首先让我读朱伯庐的治家格言。这些道理既易懂又有用,对我的启发很大。随后又教我读杨椒山的遗嘱……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才教我读《论语》。
然而使我对书籍发生兴趣的,却是这两篇文章而不是《论语》(《我的生活》)。稍长,拟定“十年破产读书”计划,以惊人的毅力,终使读书获得成功。
“我从半工半学,读了许多古书,还读了旧的地理、历史和数学……我一面自学,一面教课,这样教和学并进”(《小学教师自学经验谈》)。
徐氏读书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是“定量”、“有恒”,从不贪多图快,而是注重实效。他认为,与其用读一本书的时间马马虎虎读十本书,不如用读十本书的时间老老实实去读一本书,把这本书读得字字分明,句句通透。因此,主张读书应当由少到多。
当年徐氏曾刻苦攻读《说文解字》这部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有9000多个字,字体均为篆籀古文,非常难读、难记。徐氏每天只学两个到三个字,晚上睡觉时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掌心里默写白天学过的字,直到熟练了再学下一个字。其于43岁开始学习外文,也是用这种方法。他每天学一个生词,一年就牢牢记下了365个基本词汇。
靠这样的学习方法,他还掌握了法文、德文和俄文。他说:“我读书的办法总是以‘定量’、‘有恒’为主。不切实际的贪多,既不能理解又不能记忆。要理解,必须记忆基本的东西,必须‘经常’、‘量力’才成。”生平读书勤奋,藏书达2万册以上。
还提倡抄读式读书方法,认为应“不动笔墨不看书”,“买书不如借书,读书不如抄书”(《徐特立文集·再论我们怎样学习》)。
其读书方法论对毛泽东的阅读习惯曾发生过深刻的影响。有《徐特立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