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的特性

    新闻摄影的特性 : 新闻性、现场纪实性、形象性是新闻摄影的三大特性。
(一) 新闻性
新闻摄影是摄影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它的实质是新闻,是用照片的样式报道新闻,是新闻战线上的一个独立兵种。它的特性首先是新闻性,新闻价值是其第一价值。
从我国新闻摄影的现状来看,新闻摄影的新闻性在整体上是不强的,集中体现在时效性差与信息量小两个方面,亟待改进。
一是要多拍多发近日、昨日甚至今日的新闻照片,以加强时新性。我国报纸上的新闻照片,除了少量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外事活动、重大体育比赛和巨大建设成就外,绝大多数都不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有的无具体时间,有的冠以“最近”、“目前”,有的是长期以来一直在发生着的。这类非新闻的新闻照片,今天版面安排不下,过一个星期,甚至过半个月还可以用。真正非今日用不可的照片所占的比例很小。时效性差,是我国新闻摄影与西方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之一。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传真设备的优势,争分夺秒地使读者尽快看到新闻照片。各大国的大型报纸已经可以刊登当天、甚至几小时内在世界各地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新闻照片了。法国著名的吉斯通图片社明确规定:必须在新闻事件发生后16~18小时内把照片发出去,否则再好的照片也没有用。争取新闻照片的时效性是当今世界各大通讯社和报社竞争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人称之谓“闪光灯下的较量”。1987年,新华社明确提出,加强时效性是我国新闻摄影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努力使更多的“当日新闻”、“昨日新闻”、“近日新闻”的新闻照片占领报纸的阵地;并认为,这类新闻照片如果占整个摄影报道的30%~40%,甚至一半以上,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新闻照片缺乏新闻的现状。
二是要多拍多发重大的事件性和突发性的新闻照片,以加强事新性。我们提倡多拍多发重大的事件性和突发性的新闻照片,首先在于它们的信息量大。信息论告诉我们:
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等于1,那它的出现就不会给人们提供任何信息,因为它的出现是人们预先已经知道的,是一种必然事件。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如果等于零,尽管向人们提供的信息量是无限大; 但却是绝对不能发生的不可能事件。一般说来,事件出现的概率总是介于1~0之间,是一种随机事件。在这个范围内,出现的概率越小,向人们提供的信息量就越大; 反之就越小。重大的事件性和突发性新闻,由于其发生的概率较小,向读者提供的信息量也就大。其次,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能够更集中、更充分地体现出社会现实生活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因而就可能从中发掘和表现出更深广、更具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的主题思想,从而为广大读者所普遍关注,具有更高的新闻价值。再次,突发性事件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界的矛盾骤然激化下发生的,在这种无法事先知道、突然发生的偶然事件中,人的气质、秉性、情感、神采能够得到自然的突出的显现,因而这样的照片不但现场感强,真实可信,而且更具自然态、自然情、自然美。因此,重大的事件性和突发性的新闻照片是新闻摄影的主旋律。
我国报刊上重大的事件性和突发性的新闻照片历来就普遍较少。据新华社1987年统计,这类照片只占总照片发稿量的10%左右;
而西方大通讯社却占70%左右。努力使重大的事件性和突发性的新闻照片逐步成为新闻摄影的构成主体,是一个关系着我国新闻摄影尽早走向世界的问题。凡具有世界影响和历史意义的重大新闻事件,在一年一度的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和学术价值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简称 “WPP”或 “荷赛”) 中几乎都有所反映; 特别是历届最佳新闻照片,绝大多数均以当年最重大的新闻事件为题材。有人问第30届 “荷赛” 最佳照片—— 《艾滋病在美国》 的作者阿龙·瑞宁格: “什么样的照片才是好的新闻照片?” 他的回答是: “重大的事件,动人的瞬间,完美的表现。” 可见,“重大的事件” 是构成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的第一要素。
新华社记者陈小鹰就新闻照片的读者心理效应于1985年和1988年分别进行了两次抽样问卷调查,其中有两题是有关新闻性的。一是
“你对新闻照片时效的要求?” 喜欢最新最近的分别为63%与88%,不论时间只求内容好的分别为37%与12%。二是 “你认为什么照片最有吸引力?” 认为现场突发事件的分别为67%与91%,认为日常新闻的分别为24%与8%,认为其他的分别为9%与1%。这一调查结果表明,越来越多的读者爱看时新和事新的新闻照片。
(二) 现场纪实性
由于新闻摄影是一种视觉形象新闻,其新闻形象不是主观创造的,也不能是人工摆拍制造的,而是通过现场选择抓拍出来的。因此,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就具体表现为纪实性,纪实性又进一步表现为现场性。现场纪实性是新闻摄影真实性的本质含义及独有的特色。具体说来,一幅新闻照片必须同时具备事实的真实、形象的真实,文字说明的真实三个要素,方可称得上是真实的,方能体现现场纪实的特色。这是新闻摄影在真实性方面不同于文字新闻的主要之点。
1.事实的真实
事实的真实主要指所拍摄的对象必须是在新闻现场亲自目睹和正在发生着的,照片中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新闻要素必须真实准确,否则就是凭空杜撰、弄虚作假的假照片。曾获1987年度全国新闻摄影展览评选金牌奖的组照
《不要忘记他们》 中的《小夫妻》 就是假照片中突出的一例。一个去外婆家耍的7岁小女孩与一个看热闹的19岁的大小伙凑巧站在一颗大树下,作者不作任何采访,仅凭当地陪着拍照的人说我们这里现在还有童养媳这句话,就人为地 “制造” 出一对,“小夫妻”。照片说明这样写道:
大树两边,已定夫妻。8岁 (实为7岁)的孩儿知道什么,只因父母把她当摇钱树。
河南新县山区许多农民迫于贫困,为自己幼女订亲,靠婿家逢年过节送礼维持生计。

1988年11月14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会议指出: “该照内容与事实不符,违背了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损害了新闻摄影作为新闻媒介与舆论工具的严肃性,伤害了被照的当事人。” 会议决定撤消其“1987年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展览金牌奖”。与此同时,全国十佳摄影记者评委会又决定撤消作者 “1987年度全国十佳摄影记者” 称号,收回奖金、奖杯、证书,并停止一年参赛资格。
2.形象的真实
从总体来看,在新闻事实上有意造假的照片毕竟是个别的,大量的却是 “事实真实,形象不真实”。
新闻对象在具体的新闻现场,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其视觉形象从形态到神态都在随机地变化着,这是形象的多样性。形象的真实则是指照片所拍摄下来的新闻形象,应该反映出对象在当时当地所必然地、自然地表露出来的样子。对于表现事件、人物活动的照片,形象真实还包含着现场气氛的真实,以便给观众以真实的身临其境的感受。
形象不真实的照片常常表现为内容新,形象不新;内容真,形象假;内容生动活泼,形象枯燥死板。破坏事实真实与形象真实的统一,从而造成形象失真的根本原因,就是形形色色的摆拍与补拍。诸如为了“环境美”,硬将上山下乡的文艺团体的演出摆布到哗哗声响的瀑布下;为了“线条美”,就让挑着沉重秧苗的农民在田坎小道上走成“S”形。这种“动一动”的“绝招”,实质上是把对象打“死”了照,必然失去了对象在当时当地自然而然的样子。新华社记者徐光春就曾举例谈过这方面的体会。有一次他到淮南市一家工厂采访加强青工思想教育的事迹,经过几天调查,确定拍摄一幅老工人做失足青年思想工作的画面。拍摄前,老师傅和蔼地对失足青年说,新华社记者来给你拍照了,你要保持下去,千万不能再变坏了。老师傅一边说,一边用粗糙的手给青年整衣服,扣扣子,整理头发,还用自己的毛巾擦拭青年脸上的油污。那神情真个像慈父。这个自然生动的镜头,他却不去拍,只想着自己设计好的画面。等老师傅讲完话后,才请他俩面对面的坐在一起,让老师傅做讲话的样子,叫青年作听话的姿态,拍了一幅生硬别扭的呆照。事后他深有感触地说,这真是“活”的不拍拍“死”的,决心不再采用“在家想画面,下去摆场面”的拍摄方法。可见,摆布是导致形象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如美学家王朝闻所指出的那样:“摆布太人工气,不自然。不自然是不真实的,是没有真正个性的。没有真正的个性,一般化的东西,是引不起美感的。”
如果“动一动”的摆布是局部失真;那事过境迁的补拍,就是以假乱真了,从人物形象到现场气氛均丧失了形象的真实性。《彭正鲜奋勇枪救遇难群众》就是这类假照片中突出的一例。1981年7月3日,四川荣昌县人武部助理员彭正鲜,从洪水冲倒的房屋中抢救出十名遇难群众。作者次日赶到荣昌时,洪水已退。三天后,作者从敬老院找来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叫彭正鲜背着,以敬老院被淹塌的房屋为背景,补拍了这幅照片,并在1981年8月25日《人民日报》和同年第10期《解放军画报》先后刊出。事后才得以揭发并受到舆论谴责。
3.文字说明的真实
文字说明必须以事实真实与形象真实高度统一的“画面真实”为依据;作者写文字说明的“宽容度”绝对不能超越这个界定,超越就是造假。这类假照片的特点就是以旧充新,将一些陈年旧事贴上符合当前宣传需要的新标签,到处套用;通过变换、编造文字说明的手法,一照多用。如将工厂绿化的画面,用来分别“说明”厂领导重视植树造林、精神文明建设,或关心工人生活,等等。这是一种公开的蒙骗,既经不起现实的检验,也经不起历史的衡量。
(三) 形象性
新闻照片上的形象是一种视觉直观造型形象,具有可视性。因此,新闻摄影是一种形象新闻,其最本质的特性就是用形象说话,由视觉形象表现新闻的情节和主要内容以及新闻的意义,文字说明仅仅是说明画面形象无法表达的“何人”、“何时”、“何地”等新闻要素,在新闻照片中处于辅助地位。
新闻摄影主要靠形象来说话这一特性,决定了一幅新闻照片必须同时具备新闻价值与形象价值。
文字新闻与摄影新闻报道的对象均为客观第一性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但有些新闻信息却不适宜用摄影形象来报道。如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数学难题,是一条引起全世界注目的科技新闻;但却不适合用照片来报道,因为歌德巴赫猜想本身不具备形象价值,无法用视觉形象来表现。如果硬要去照,只能拍出《陈景润正在写论文》之类的图解照片。又如1979年清华大学的一个班曾提出“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的口号。这是同学们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和现实生活的调查后,激发了对党和祖国的热爱而提出来的。这一口号在经过十年动乱,一部分青年人思想中产生所谓信任、信心、信仰“危机”的时刻提出,在当时是很有新闻价值的;但在照片上却无法用形象直观地再现这一口号的丰富内涵。设若勉强去照,只能拍成《图为该班同学正在座谈》之类的图解照片。针对这类大量存在的新闻现象,早在抗日战争年代,石少华在冀中军区摄影培训队的讲课中,就首次提出要从摄影的角度来选择题材,“要考虑到它是否适合以新闻照片来表现”。在1983年召开的首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上,正式提出了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这一概念。所谓形象价值,主要指“新闻事实具有的足以值得和适合用形象来表现的素质”。因此,在新闻摄影的采摄过程中,既要遵循一般的新闻价值规律,更要遵循新闻摄影自身的特殊的形象价值规律。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要善于选择那些新闻价值与形象价值叠加的具有双重价值的新闻事实作为拍摄对象。这样,才能把新闻性和形象性统一起来,把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与新闻形象的生动性统一起来。
进而言之,新闻摄影的事实真实最终要表现于形象真实,新闻价值最终要体现于形象价值。因此,对新闻照片而言,摄影语言,即图像语言就高于一切,形象价值就主宰一切。任何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无一不是 “用形象说话”。正如美国 《万象》 杂志总编辑塞·沙斯勒所言: “一幅好照片完全依靠自身形象告诉观者它所表现的事物。不需要批评家、艺术家、新闻记者、哲学家乃至摄影者自己去作任何解释,它本身要有足够的重量,以发射出强大的冲击力。” 例如: 法国巴黎西帕通讯社的马诺彻,曾拍过一组四幅的系列照片 《伊朗革命第五年》,获 “荷赛”1983年度新闻特写系列照片一等奖。这组照片的说明总共只有22个字: “这又是石油亿万富翁和伊拉克进行苦战的一个年头。” 但这并不影响照片多层次地展示伊朗在霍梅尼领导下,穷兵黩武的情况。这四幅照片除了抓取了 “决定性瞬间” 外,又很注意环境的选择,细节的运用。如霍梅尼和他的宗教门徒在海边的群像,暗示了 “石油帝国”伊朗革命的实质。两幅拍摄伊朗军队的照片中,一幅正面拍摄雄赳赳、气昂昂扛枪列队前进的伊朗士兵,他们沉重的步伐踏在画在地上的美国国旗上,美国国旗这个细节的选择,形象地揭示了伊朗把美国看为头号敌人的政治主张。另一幅则选择了伊朗士兵上战场前,在军车上做祷告的镜头,细微地刻画了伊朗士兵不安的内心,“军车”特定环境鲜明地点出了主题,不需作者再说一句。最后一幅更意味深长,在几个象征 “霍梅尼革命” 的蒙面妇女前,一个男孩一手拿着伊朗国旗和霍梅尼的肖像,一手拿着卡宾抢,忧心忡忡地注视着前方,使人联想到伊朗革命后,弊病重重的现状。总之,看了这组系列照片,人们不仅对伊朗军队的量与质有了了解,对伊朗的政治、宗教和社会现状,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照片还以有魅力的形象,启人想起 “两伊战争” 的由来、现状与历史上的功过。
原《中国日报》 总编冯锡良是第32届 “荷赛”九位评委之一,他介绍 “荷赛” 评选情况中提及:“在整个初选中,我没有听见哪一位评委要求看图片说明,这同国内往往要读说明的做法不一样。道理很简单,他们是把摄影语言和照片质量作为评选标准的。一张人们看不懂的图片不是好图片。……摄影语言高于一切。看不懂可以问,回答只一句话,如 ‘这组照片是讲失去国家的国王。’一句话就明白了,没有人要再细问的。挑好照片主要看图像语言,靠文字说明来表达就没有力量了。”可见,形象性是世界公认的新闻摄影的本质特性; 摄影记者的最大本领就表现在善于利用不会说话的照片去讲话,让观众通过对画面形象的欣赏,自己讲出你想让他讲的 “话”。
忽视新闻摄影形象性的本质特性,不是用形象来说话的照片,其集中表现就是图解宣传内容。这类照片只注重政治价值、宣传价值,恰恰不注重形象价值,照片的内容主要靠文字说明来表达,其画面形象已变成了文字说明的示意符号; 而文字说明又每每是“抽象概括十数字堆积+图为干什么” 的三段论。于是,工人加机器、农民加粮食、学者加书本之类的“图解照片” 就不断地见诸报端。这种 “图不够,文来凑” 的图解照片,实质上已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为一幅新闻照片丧失了形象价值,最终也就丧失了新闻和宣传价值,适得其反。有些读者之所以将某些摄影记者讽称为 “图为干部”,就是针对那些不是靠形象说话而是靠文字说明说话的 “图解照片” 而言的。

为您推荐

线条透视

线条透视 : 人眼平时见到的线条透视现象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某一视点观察体积相同而距离不等的景物,由于近者所张的视角大,远者所张的视角小,便会在视觉上形成愈近愈大,愈远愈小的感觉。与此相关的..

新闻摄影作品的题材

新闻摄影作品的题材 : (一)题材与主题的关系 一定题材的思想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因而不同的题材在思想容量上就存在着大小、深浅之分。这是因为,作为画面题材来源的社会现实生活本身,它的不同侧面的..

自动景深表

自动景深表 : 拍摄中随时需要调节景深范围。一般相机上均有一个自动景深表,刻度在镜头筒或调焦钮上。所谓自动,一是指能与对焦装置连动;二是指能自动指明各级光圈在不同拍摄距离上的景深范围。 自..

区域调焦

新闻摄影的体裁

新闻摄影的体裁 : 新闻摄影既然是一种独立的、有特色的重要的传播新闻的兵种,就有必要分清并掌握它在实际运用中的不同样式即体裁,以便按照这些体裁自身的内在规律,更有效地发挥它们各自的特性和功..

变焦镜头

变焦镜头 : 变焦镜头是通过内调焦方式改变焦距。一般的结构是前镜组由凸凹两镜组成,凹镜在后,位置固定,凸镜在前,能旋转伸缩;两镜距离拉长,折射率就大,焦距就短,反之焦距就变长。变焦比一般在1:2~1:..

现场抓拍

现场抓拍 : 据蒋齐生在《新闻摄影的历史与现状》(打印稿)一文中介述,跟世纪二十年代,报纸印刷照片的条件如白报纸、照相制版术、浇铸铅版、卷筒印刷机等陆续齐备; 欧美也开始有了拍摄及发布新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