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 : 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成员所进行的信息交流行为与传播过程。文化作为人类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准则,在不同的人种、民族、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特点,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文化系统。当信息的发出者是一种文化的成员而接受者是另一种文化的成员时,就发生了跨文化的传播。这种传播的特点是:当一个信息离开它被编码的那种文化,进入另一种文化并被解码时,会发生变化,解码文化的影响变成这个信息的一部分,原始信息的内涵会不同程度地被修改。修改的程度由文化间的差异程度、传播情境决定。有效的跨文化传播以信任和理解为前提。阻碍这种传播的主要原因有: (一) 传播的目的差异过大。(二) 种族中心主义。(三) 缺乏相互信任。(四) 退避交往。(五) 缺乏移情,即不能设身处地地体味别人的苦乐和际遇。(六) 抱有成见。(七) 权力的误用。改进这种传播的主要方法是: (一) 认识彼此的文化特点,克服成见和偏见。(二) 努力使用共同的传播代码。(三) 选择适当的传播时间并掌握时机。(四) 尊重各种文化场所的背景和风俗。(五) 改进传播技能,鼓励反馈。(六) 发展移情,在不同文化中寻求共性。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传播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本世纪70年代以后,很多国家都出现了一些有关这个领域的研究著作。

为您推荐

渠道

渠道 : 又称“传播渠道”。信息从传播者到受传者所要经过的途径,传播活动的要素之一。信息传播的渠道与媒介密切相关而又有区别。媒介,或者说传播媒介,作为承载信息的工具,自然是信息传播必经的渠..

赖利夫妇模式

赖利夫妇模式 : 美国学者约翰·怀特·赖利和马蒂尔达·怀特·赖利关于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相互关系的一个传播模式,于1959年在《大众传播和社会系统》一文中提出,如图。 赖利夫妇认为:传播者C与受传..

符号

符号 : 指人类用来代表各种事物、思想的记号和标志。在人类传播活动中,符号是信息交流的表达形式,离开了符号,就无法进行交流,因而是传播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要素。 符号本身是人类为了更好地进行信..

职业传播者

莱平格尔的劝服设计

莱平格尔的劝服设计 : 美国传播学者奥托·莱平格尔关于有效改变受众态度的劝服性传播策略。莱平格尔在广泛吸取前人态度改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 《劝服性传播设计》中提出了带有整体策略性质的五..

格伯纳的传播总模式

格伯纳的传播总模式 : 人类传播活动过程的一种理论描述。1956年,美国传播学者乔治·格伯纳在 《探索一个传播总模式》一文中,对传播过程作了这样的表述: “某人,感知某事,并作出反应,在某种场合下,..

顽固受众论

顽固受众论 : 关于受众接受信息传播时行为特点的一种理论观点。在早期大众传播研究中,“枪弹论”认为大众传播的受众好比固定的靶子,大众媒介的讯息则如同子弹击中靶子那样迅速、神奇、有效地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