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部民歌②

多声部民歌:织体结构为多声部形式的民间歌曲。由两个以上歌手同时唱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旋律声部结合而成。多声部民歌的形成与人民群众集体性劳动和集体风俗性活动有关。前者如拉纤、拉橹、伐木、打夯、舂米等,代表性的有东北的“林区号子”、四川的“川江号子”、云南的“舂米歌”等;后者如歌会、祭舞、伴嫁等,代表性的有瑶族的“蝴蝶歌”、侗族的“大歌”、高山族的“祭祀歌”、土家族的“哭嫁歌”等。多声部民歌多采用二声部形式,亦有三声部和四声部形式。因流传的民族和地区不同,音调、和声各具特色。和声多用同度、大二度、大小三度和四、五度自然音程。大二度的运用较为典型。曲式结构多是乐段或复乐段结构的简短分节歌形式和大型的组歌或套歌结构形式。歌唱的人声组合方式,多是同声组合,亦有混声组合。多声部民歌主要流传在侗族、壮族、布依族、高山族、毛南族、土家族、仫佬族、苗族、瑶族、畲族、佤族、彝族、纳西族、景颇族、汉族等民族中。

为您推荐

托卡塔②

托卡塔:原意为“触动、触及”。是一种节奏紧凑、要求快速触键的键盘乐曲,也是最古老的键盘乐曲体裁之一。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至17世纪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用急速节奏贯穿始终的乐曲,类似19世纪的练习曲。17~18世纪,托卡塔..

浙东锣鼓②

浙东锣鼓:中国民间鼓吹乐乐种。流行于浙江东部嵊县、宁波、奉化、舟化等地。明代中叶时期已流传。由民间锣鼓班、社在婚、丧、喜、庆时演奏。常用曲目有《大辕门》、《绣球》、《十番》、《将军得胜令》、《划船锣鼓》..

康塔塔②

康塔塔:具有歌颂性或抒情性的声乐套曲,包括独唱、重唱及合唱,有管弦乐队伴奏。cantata一词源出意大利语cantare,是“歌唱”之意,17世纪初泛称声乐曲,即演唱的乐曲,以区别于泛称器乐曲(即演奏的乐曲)的“奏鸣曲”。最初..

弦诗乐②

前奏曲②

前奏曲:一种结构上并不要求十分严谨的、较短的乐曲。在不同的音乐历史时期,其形式与内容具有不同的意义。它最初是15、16世纪琉特、羽管键琴(harpsichord)、管风琴演奏的即兴性乐曲。巴洛克时期成为赋格或组曲的开始曲..

潮州锣鼓②

潮州锣鼓:中国民间鼓吹乐乐种。流行于广东潮州、汕头一带。是以演奏弦诗乐的乐器为主、吸取地方戏曲音乐发展起来的。分为潮州大锣鼓、潮州小锣鼓、潮州苏锣鼓等,其中潮州大锣鼓最为著名。它是以打击乐器结合吹管乐器..

受难曲②

受难曲:以《新约》四福音书中耶酥受难事迹的经文为内容谱写的宗教歌曲,往往用于宗教仪式。约12世纪始,在复活节前一周期间吟咏的素歌(即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的祈祷歌曲),可视为受难曲之溯源,它分为3个声部,由3人分别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