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台湾以现实主义为指导的乡土文学成为台湾文学的主流。
台湾部分电影艺术家学习乡土文学理论和创作方法,并吸收西方现代电影中意识流、生活流手法,从70年代末期开始,拍摄了许多“乡土电影”。这些影片多表现下层人的生活状况,比较尖锐地揭露台湾的一些社会问题。艺术上真实生动、朴素细腻。
比较重要的作品有:《油麻菜籽》、《嫁妆一牛车》、《儿子的大玩偶》、《苹果的滋味》等。
70年代,台湾以现实主义为指导的乡土文学成为台湾文学的主流。
台湾部分电影艺术家学习乡土文学理论和创作方法,并吸收西方现代电影中意识流、生活流手法,从70年代末期开始,拍摄了许多“乡土电影”。这些影片多表现下层人的生活状况,比较尖锐地揭露台湾的一些社会问题。艺术上真实生动、朴素细腻。
比较重要的作品有:《油麻菜籽》、《嫁妆一牛车》、《儿子的大玩偶》、《苹果的滋味》等。
日本“新浪潮”电影:是在受了西方电影、特别是50、60年代西方“新浪潮”电影的影响而兴起的。它是以色情和暴力、阴暗情绪和虚无主义思想为其基本标志的“浪潮”。大映公司1959年出品,伊藤整根据白坂依志夫原着改编的《..
德国后期先锋派:德国后期先锋派的影片受苏联“电影眼睛派”的影响很大。里希特1927年在《午前的幽灵》中应用了法国先锋派电影的一些手法。但在《赛跑交响乐》中,却使用了“电影眼睛派”的手法。1926年后,他开始采用一些..
埃及新现实主义:又名“社会现实主义”,产生于40年代,在纳赛尔时期成为埃及电影的一股潮流。1952年,发生了“自由军官”的政变,开始了“纳赛尔革命”。它的影响很快在埃及电影中显示出来。在40年代由卡玛尔·赛里姆初步形成..
库里肖夫派:1922年库里肖夫领导的一个电影演员学派,他成为公认的实验家,并试图建立自己的“电影理论”。他轻视影片的内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表现形式方面的实验,并企图从理论上概括这些实验。他认为影片结构的基础不是来自..
长镜头派:亦指场面调度派。西方电影理论与创作实践中对立的两大派之一,其对立面为蒙太奇派。它的理论基础是安德烈·巴赞的照相本体论,它强调电影本质上是“真实的艺术”,主张通过电影手段来“如实地”再现现实,而不要给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