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礼

祭礼:

儒教祭祀鬼神的礼仪。又称吉礼,吉训为福,就是祭神祈福的意思。儒教是多神教,其祭祀的对象非常多,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其名目也非常繁多,在古代,国家专门设有礼官,来掌管祭祀鬼神的典礼。古人对鬼神之祭非常重视,不但杀牲,也曾经杀人,目的就是媚神。《左氏传》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以军事和祭神为国家大事。春秋以后,杀人祭神的风俗渐渐绝迹,但祭礼在国家礼乐制度中仍然处于头等重要的地位。儒家以礼为教,即以祭礼为五礼之首。《礼记·祭统》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百姓信仰鬼神,以祭祀鬼神的宗教礼仪为道德教化的基础,就能使百姓诚惶诚恐,深信不疑。孔子虽然对宗教持怀疑态度,一则“不语怪力乱神”,再则“敬鬼神而远之”,但他对祭神的宗教仪式却非常重视,甚至说:“谁如果懂得了祭礼的意义,那他治理天下就会非常容易。”这意义就是“神道设教”。《礼记·祭统》说:“祭礼有十种功能:能见事鬼神之道,能见君臣之义,能见父子之伦,能见贵贱之等,能见亲疏之杀,能见爵赏之施,能见夫妇之别,能见政事之均,能见长幼之序,能见上下之际。”总而言之,通过祭神祈福的宗教仪式,能体现人伦关系的方方面面,让百姓在无形之中被儒家道德潜移默化。儒家道德之所以能深入人心,成为华夏民族代代相传的行为准则,就在于其道德教化以鬼神信仰为基础,所以《礼记·祭统》说:“祭者,教之本也。”也就是说,儒教伦理是以宗教为其基础的。

为您推荐

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被神化了的老子。老子原来是春秋末期陈国人(陈后来被楚国吞并,因此也有人称老子为楚国人),曾经做过东周皇家图书馆馆长。因见周朝气数已衰,天下将大乱,于是辞官归隐,归隐前留下了五千言,即千古妙文《道德经》。西汉..

罗汉

罗汉:小乘佛教修证的最高果位。全称阿罗汉,系梵语音译,据《大智度论》解释,其意义有三层:“阿罗名贼,汉名破,一切烦恼贼破,是名阿罗汉;复次,阿罗汉一切漏尽,故应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复次,阿名不,罗汉名生,后世中更不生,是名阿罗汉。..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道教崇奉的天帝。简称玉皇、玉帝。又有高上玉皇、太微玉帝、天尊玉帝等名目。据梁朝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玉帝居玉清三元宫第一中位。”这样说来,玉帝就是元始天尊的另外一个名号。但在唐宋时代,玉皇大帝的名..

金刚

知耻

知耻:儒教伦理范畴。指个人的道德反省能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羞恶感。中国古代以“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其中“耻”就是“知耻”,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羞耻感”。知耻则有所不为,不知耻则无所不为。孔子曾以“行己有耻..

郊社

郊社:天子祭祀天地的国家大典。郊指冬至日祭天于国都南郊,社指夏至日祭地于北郊。这两项祭典都在郊外举行,所以常常又统称为“郊”。在古人的观念中,南方为阳位,所以在南郊祭天,天圆,所以南郊的祭坛筑成圆形,称为“圆丘”;北方..

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道教神仙。王母娘娘原叫西王母,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仙女。据上古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西王母拥有仙药,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讨来的仙药,而飞升成仙飘向月宫的。西王母的仙桃也是中国古人津津乐道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