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不闲

十不闲:

民间说唱的一种。

流行于河北中南部和黄河两岸。约形成于清代中叶。主要道具是一个架子,上面系着大锣、底鼓、钹等打击乐器。一人操作,演员手打脚踩,手脚不适闲,故名。其表演形式大致可分为说唱型(代表节目《十女夸夫》)、歌舞型(载歌载舞,内容多为取乐)、戏剧型(代表节目《王小赶脚》、《朱洪武牧羊》)等三种。既可搬上舞台,又可撂地演出。常以花会面目出现,边走边唱边扭。一说由凤阳花鼓与莲花落融合而成,故又名“彩扮莲花落”。

也有叫“太平歌词”的。

为您推荐

儿童文学的净化作用

儿童文学的净化作用:“净化”一词,由希腊文转译而来,洗净的意思,或音译作“卡塔西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用这个概念阐述悲剧的审美作用,认为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 关于“净..

迪梅齐尔

迪梅齐尔:【介绍】: 法国当代宗教学家、神话学家。新神话学派主要代表之一。他努力挖掘民间文学所反映的气象观念和天体观念,并力主神话与巫术、仪式的关系及其调整功能的重要。他是印欧语系各民族神话及其他文化现象“..

扁平人物·浑圆人物

扁平人物·浑圆人物:扁平(flat)人物和浑圆(round)人物,是E.M.福斯特(Forster,1879—1970)在《小说面面观》(1927)一书中第一次引入的用以评述作品人物的新术语,因对文学现象有很强的概括力而受人欢迎。“扁平人物”也译作“..

斯金金巴巴娜达明和金尼麦包

儿童文学的艺术想象

儿童文学的艺术想象:指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在原有的生活积累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的思维过程。没有儿童文学作家的艺术想象就不可能构成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艺术想象是艺术思维的主要方式..

儿童文艺

儿童文艺:儿童文学与儿童艺术的统称。儿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本来应该包括在儿童艺术内,但习惯上把儿童文学与儿童艺术并提,强调儿童文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儿童文学在儿童生活中有着最广泛的影响,各类儿童文学作品又往往是..

儿童文学主人公

儿童文学主人公:指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具体地说,是儿童文学作家根据作品内容发展和情节安排的需要而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由于作品篇幅的长短不同,以及题材、体裁的差异,可以有一个或几个主人公。儿童文学作品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