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境界说”:清末的一种词论。王国维受叔本华美学思想的影响,纠正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的流弊,确立了新的文学理论。他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境界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认为境界有造境,有写境之分,“造境”是“有我之境”,“写境”是“无我之境”,并全面论述创造境界的途径。境界并非王国维独创,他却是第一个把境界作为衡量作品高下的标准。“境界说”过分强调“不隔”的艺术风格高妙,有形式主义和绝对化的局限性,未能摆脱唯心主义思想的羁绊。
- 欢迎来到文学网!
清末“境界说”:清末的一种词论。王国维受叔本华美学思想的影响,纠正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的流弊,确立了新的文学理论。他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境界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认为境界有造境,有写境之分,“造境”是“有我之境”,“写境”是“无我之境”,并全面论述创造境界的途径。境界并非王国维独创,他却是第一个把境界作为衡量作品高下的标准。“境界说”过分强调“不隔”的艺术风格高妙,有形式主义和绝对化的局限性,未能摆脱唯心主义思想的羁绊。
明末“复社”:明末的文社组织。领袖人物是张溥(1602—1641)、张采(1596—1648),又称“娄东二张”(同是娄东人)。这是全国性组织,有三千余人,多是中小地主阶级。既是文学组织,又是政治组织。在文学上,以“复古”为名,实..
湖畔诗社:本世纪30年代新诗的一个社团组织。1922年4月,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学生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和上海的银行职员应修人在杭州成立,后来被称作“湖畔诗派”或“湖畔诗人”。出版4人合集《湖畔》和冯雪峰、应修人、..
清末“汉魏六朝诗派”: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诗歌流派。代表诗人王闿运(1832—1916),好治经学,门生很多,在当时被仰为泰斗。提倡以汉魏六朝诗为楷模,认为诗贵在“杂凑模仿”,拟古是诗的“通于大道”。这种复古诗论,是诗..
怀安诗社:延安的诗歌社团。成立于1941年9月5日,1949年9月结束。由林伯渠、谢觉哉发起,参加者有董必武、朱德、叶剑英、陈毅、续范亭、吴玉章及一批当时在延安地区的老诗人,取“老者安之”、“少者怀之”之意。体现在中..
清末“同光体”:出现在清末和辛亥革命后一段时期的诗歌流派。主要诗人有陈三立(1852—1937)、陈衍(1856—1937)、沈曾植(生卒年不详)等。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把同治、光绪以来“诗人不专宗盛唐者”称为“同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