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赋欲丽

    诗赋欲丽 : 三国曹丕《典论·论文》对文学特征的认识。先秦明代,文史哲不分。汉代始分为文章与文学,班固《汉书·艺文志》专列《诗赋略》。到了曹丕,又进而把文章的体类分为四科八类,并且剖析了各自的特征:“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宣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曹丕从文体风格的角度指出了不同文体的特点。“诗赋欲丽”即是说诗赋这两种文体应是辞藻华丽,讲求文采。由于诗赋是当时文学的主要体裁,因此曹丕的这一观点可以说就是他对文学特征的认识。这表现出曹丕对艺术形式美的追求,在当时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在曹丕之前,扬雄提出过“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法言·吾子》)以“丽”为赋的基本特征;曹丕之后的陆机则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要求诗文创作“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文赋》)。也突出了文学的形式美。“诗赋欲丽”的观点撇开了传统的“诗言志”说,突出强调文学的形式美特征,这在文学发展史上有着积极的意义。尽管不无表面化的毛病,却是人们对文学特征的认识的必不可少的一步。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中指出:曹丕“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为您推荐

兴寄

兴寄 : 唐代陈子昂对诗歌的要求。语出《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在这篇序中,陈子昂有感于六朝至唐初形式主义文风的盛行,儒家传统的“诗言志”主张的失落,而提出了“兴寄”作为救弊之策。《序》中..

文气说

文气说 : 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作品与作家精神气质关系的认识。在中国古代,“气”最早是一个物质概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者认为,气是一种自然物质,分为阳气和阴气两类,由于阴阳之气的不同配合和运动..

言不尽意

言不尽意 : 中国古代认识论中关于语言与意义的关系的命题之一。道家认为,“道”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所以老子说: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四十九章》)。 “道可道,非常道;各可名,非常名”(《..

芙蓉出水与错采镂金

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 : 孟子提出的读诗方法。语出《孟子·万章上》:孟子的弟子咸丘蒙问孟子,《诗经》中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的父亲是不是舜的臣子呢?孟子认为,咸丘蒙这样理解是..

辞达

辞达 : 孔子对文章内容与辞采关系的认识。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辞,达而已矣。”辞即文章的辞采、文采,这似乎表明孔子轻视文采,认为语言只要能传达意义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孔子是既重内容又..

虚静

虚静 : 先秦对审美和艺术创作心态的认识。虚,是排除主观的成见和欲念,保持空明的心境;静,是内心的平和、宁静。先秦较早提出这一思想的是老子,如“涤除玄览”、“致虚极,守静笃”等,就包含了虚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