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源说(语言)

推源说(语言):

也叫“推因说”。通过探索语源说明语义的训诂学说。传统训诂学重视名物训诂,有些训诂学家认为名物皆有来源。刘歆认为名物“非徒无主而生是也”。刘熙提出“名之与实,各有义类”,作《释名》开启语源研究先声。许慎《说文》推源法,一是声训,一是说明词义后再从声音上说明命名之由。近代贯彻这种主张比较彻底的有章太炎、黄侃、王国维。黄侃说:(名物)虽由约定俗成,要非适然偶会。他们认为名物的来源从理论上完全可以推寻,推不出的是“绝缘无佐证”。而另一些训诂学家则偏重于“托名标识”说,阻绝了名物探源的道路。根据王国维说和黄侃说,推求名物来源的方法可归纳为:⑴从名物的形状、用途、生活和繁殖等特点去推寻;⑵专名的由来往往与非术语的一般语词有关;⑶声音是探索名物来源的重要线索。探寻语源,义要系同源,字要明假借,它是“因声求义”方法的特殊运用之一。

为您推荐

皖南学派(语言)

皖南学派(语言):也叫“皖派”。清代经学、训诂学流派之一。乾嘉之际在学术界处于主导地位。导源于江永而成于戴震。代表人物有金榜、程瑶田、凌延堪、胡承珙、任大椿、卢文弨、孔广森、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阮元、..

新学(语言)

新学(语言):指新莽之学。清代康有为提倡今文经学,指斥刘歆一派的古文经学为“新学”。古文经学派的创始人刘歆在皇家图书馆校书,发现了孔安国所献的《左氏传》、《逸礼》、《古文尚书》等,向哀帝建议列古文经于学官,遭到今..

义类说(语言)

义类说(语言):认为事物取名皆有理据并以此训释语义的学说。东汉刘熙《释名序》认为:“自古造化,制器立象……名之于实,各有义类。”所谓义类,就是事物取名的理据。如:赤白毛马叫騢,玉小赤叫瑕,赤云气叫霞,赤色叫赮;鸟白叫,白额马..

音随义转说(语言)

段王之学(语言)

段王之学(语言):清代段玉裁、王念孙的语言训诂之学。他们师事戴震,对古音学都有独到的研究。以段王的学识和才力,都可真接撰写理论专着,无须借他书以立说。但受清代崇实轻理、重经轻术风气的影响,他们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仅..

郑学(语言)

郑学(语言):东汉郑玄的经学、训诂学。郑玄先从京兆第五元先习今文经,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古文经,最后从学于古文经学大师马融。以古文为宗,兼采今文、纬书说和神怪说。创定了训诂条例,以声类考训诂,遍注群经,力求简约,时人称之为..

实用的训诂学(语言)

实用的训诂学(语言):齐佩瑢《训诂学概论》所分训诂派别之一。汉代的传注是依附经义的产物:今文学家解说经传偏重微言大义,推阐发挥,以己意附会经义,不求本解,其特色是功利主义的;古文学家以解说古字古言为治学门径,解说经传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