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温字母来源(语言)

守温字母来源(语言):

音韵学说之一。主要有三说。(1)宋郑樵《通志·七音略》认为古人只知四声而不知七音,守温字母乃来源于印度梵文。(2)清代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认为印度《华严经》四十二字母与守温三十六字母多寡迥异,前者又有二合音三合音,非汉语所有,故以为守温字母所依据者,当是《涅槃经》字音十四字和比声二十五字。(3)罗常培、刘复、张世禄在肯定上述意见的同时,认为守温必定是在类聚汉语反切上字的基础上,不但参照了梵文,而且还参照了藏文三十字母。守温对于梵文、藏文中所具有而汉语反切上字中所无的字母,自然不能妄事增加,而对于梵文、藏文中所无而汉语反切上字确有分别的声母,由于梵文、藏文无可比拟,因而也就付之厥如,终于造成三十字母。同时由于梵文、藏文字母都是以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加以分组排列的,所以守温字母的分组排列也照此模仿。

为您推荐

二等介音研究(语言)

二等介音研究(语言):音韵学史研究内容之一。清代江永认为,“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一些音韵学家根据反切上字的分组趋势,把一、二等定为不带任何介音的洪音。瑞典学者高本汉把东韵一等拟作〔-u〕,江韵拟作..

包—白假设(语言)

包—白假设(语言):关于上古汉语元音系统构拟的假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美国学者包拟古和白一平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于李方桂四元音系统的六元音系统:〔i i u e o a〕。包拟古的方法是用汉藏语言材料来作对应比..

关于《中原音韵》音系的讨论(语言)

关于《中原音韵》音系的讨论(语言):音韵问题讨论之一。关于《中原音韵》音系的讨论,明清时代曾有零星的发生,如明代王伯良《曲律·论韵第七》对于《中原音韵》是否真的代表中原语音之正,表示怀疑;吕坤《交泰韵》“辨五方”..

字母的名义(语言)

审音派(语言)

审音派(语言):同“考古派”相对。清代古音学学派之一。代表人物是戴震、黄侃等。其研究上古音不但注重客观材料,如《诗经》用韵和谐声体系的归纳总结,而且注重音理的演绎推理。此派的古韵分部最终是二十八或二十九部,其特..

古音简今音繁说(语言)

古音简今音繁说(语言):音韵学说之一。古音指上古音,今音指中古音。汉语传统音韵学在研究上古音类的过程中,看到中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类在上古韵文和谐声系统中有许多相通之处,就把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类加以合并,认为源..

关于《中原雅音》的讨论(语言)

关于《中原雅音》的讨论(语言):音韵问题讨论之一。明代章黼《韵学集成》曾经引述了一千多条“中原雅音”的材料。1936年,赵荫棠《中原音韵研究》根据《礼部韵略》毛晃注“盖麻、马、祃等字皆喉音,奢、写、藉等字皆齿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