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学派(语言)

哥本哈根学派(语言):

也叫“丹麦学派”、“语符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主要流派之一。以1931年哥本哈根语言学会的成立为标志,创始人为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语言学教授L·叶尔姆斯列夫。学派规模很小,成员大多为北欧的一些语言学家,活动地区基本上限于哥本哈根。刊物是《语言学文献》。哥本哈根学派也受F·de·索诸尔的影响,主要理论是“语符学”。他们批评传统语言学缺少统一的科学研究原则。他们同意索诸尔关于“语言是形式、不是实质”,“语言是价值的系统”的论断。主张把语言从物理方面的声音和心理方面的语义抽象出来,并且摆脱语言对社会的依存性和语言历史演变的因素,以便集中研究语言的内在结构。他们的方法论的基础是R·卡纳普的符号逻辑,力图建立“语言的代数”,用一套形式的定义来描写语言。这个学派的语符学十分抽象,方法上多主观成分,实际应用效果较差。但它却代表着人文科学和精密科学相结合的趋势,把许多学者的想法综合为统一的理论,在语言学界颇有影响。

为您推荐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规律(语言)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规律(语言):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之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语言结构内部各要素因其同社会发展的联系不同,发展速度不平衡。词汇、语义变化较快,语法、语音变化较慢。例如1949年到1988年四十年时间里,现代..

中国语言学的索绪尔影响(语言)

中国语言学的索绪尔影响(语言):语言学史研究内容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王古鲁《言语学》、张世禄《语言学原理》将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日译本列为参考书。陈望道《说语文》一文介绍了索绪尔语言、言语、语言活动..

正名主义(语言)

正名主义(语言):先秦诸子有关语言和政治伦理关系的理论。儒家站在旧制度的立场上,认为应该维护一些表示名分的词的涵义,在语言的运用中应按旧的名分来选择词语。墨家在一般意义上要求说话人准确地使用词语,主张“立辞明类..

文法革新讨论(语言)

隋唐宋语言学(语言)

隋唐宋语言学(语言):语言学史分期之一。《切韵》系统的韵书在韵部划分上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在音系、编排上也不断有所改革。唐代产生字母之学,有《归三十字母例》和守温韵学残卷的三十字母。《韵镜》、《七音略》等等韵..

汉语析句方法讨论(语言)

汉语析句方法讨论(语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关于汉语析句方法的讨论。讨论焦点主要是中心词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的优劣。大多数人认为两种析句法各有长短,应相互取长补短。有人认为层次分析法不是句子分析法,层次性是语言..

言意论(语言)

言意论(语言):先秦诸子关于语言与逻辑思维的理论。墨子《经上》、荀子《正名》将反映事物的名词分成大共名,大别名和个体名词。墨子《经上》、尹文子《大道下》指出了同实异名,同名异实的现象。墨子《小取》、荀子《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