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无舌上音说(语言)

古无舌上音说(语言):

也叫“古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说”。清代钱大昕所创关于上古声母的学说。钱氏《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认为上古汉语中只有舌头音,没有舌上音。除了列举少量谐声字外,主要依据是:(1)异文。如《尚书·禹贡》“大野既猪”,《史记》引作“既都”,“猪”为舌上音,“都”为舌头音。(2)古读。如《周礼》“太卜掌三梦之法,三日咸陟”。注:“陟之言得也,读如王德翟人之德。”“陟”为舌上音,“德”为舌头音。(3)声训。如《说文解字》“田,陈也”,“田”为舌头音,“陈”为舌上音。(4)古反切。主要指六朝以后的类隔切。如《经典释文》“姪,大结反”,“姪”为舌上音,“大”为舌头音。《广韵》“贮丁吕切”,“贮”为舌上音,“丁”为舌头音。但这些材料只能证明舌头、舌上音不分。不能确指上古舌音的准确音值。现代学者又补充了方言和对音材料,证明了“古无舌上音”。如“陈”,福州方言念[tiη],厦门方言念[tin]今日语中汉字“郑”念te,即为舌头音[t-]。

为您推荐

王力古音通转说(语言)

王力古音通转说(语言):王力在研究上古汉语同源词问题时,根据自己的上古音构拟体系所建立的古音通转理论。韵部方面,王氏的上古音共有二十九个韵部,并分为三大类、八小类。其通转类型包括叠韵、对转、旁转、旁对转、通转五..

上古晓母分二类说(语言)

上古晓母分二类说(语言):清代邹汉勋所提学说。邹氏遗书有《五均论》,其中论及声纽部分有“廿声四十论”一篇,此篇从第二十三论到三十五论是邹氏的十三个古声命题,其中有《二十九:论晓当离为二:曰晓、曰许》。但是邹氏此论只..

古有复辅音声母说(语言)

古有复辅音声母说(语言):关于上古声母的学说。由英国汉学家艾约瑟提出,经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加以推阐。中国最先倡导此说的是林语堂《古有复辅音说》。复声母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的学者只是提出零星证据,证明复声母的..

古无轻唇音说(语言)

合韵说(语言)

合韵说(语言):清代段玉裁关于例外押韵与谐声的一种学说。段氏《六书音均表》中有“古合韵说”一条,略谓:“古本音与今韵异,是无合韵之说乎?曰:有。声音之道,同源异派,……不知有合韵,则或以为无韵,如顾氏于《谷风》之嵬萎怨、..

对转(语言)

对转(语言):也叫“阴阳对转”。古音中阴声、阳声、入声之间相互转变。构成对转关系的字音主要元音相同。此说由清代孔广森首先明确提出。因孔氏分古韵为阴阳两类(入声韵归阴声韵),所以又谓之“阴阳对转”。“对转”是汉..

上古汉语有送气和清化鼻流音声母说(语言)

上古汉语有送气和清化鼻流音声母说(语言):关于上古声母的学说。汉字不规则谐声现象中,某些鼻音和边音声母字同清喉擦音声母字[h-](或[x-])通谐,如[m-]/[h-]:每/悔;[n-]/[h-]:难/汉,[]/[h-]:儿/;[η]/[h-]:鬳/献;[1-]/[h-]:乐/嚛等。这类谐声字今人多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