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释义法 :
主要特征是将被释义词放入语境中,然后对语境中的词进行释义。通常采用完整的句子来实现被释义词的语境化,通过语境清晰呈现词目汇的分布结构和共现关系,以及语义和语用特征,同时还可以提供词项的最大和/或最小结构系。词项的语义潜值在具体的语言情景中得以具体化。语境释义法能最大限度地提供被释义词的使用环境,是能为词典用户的语言生成提供有效帮助的释义法(参见自然语句释义)。
语境释义源于民俗释义。在日常交际中,经常在对话中需要对统计的事物进行解释,这种解释往往由句子表达出来,语境释义正是受到这种民俗释义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特别释义结构,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柯林斯COBUILD”学习词典使用以来,它已经广为人知,后来的一些词典也常见到这种释义。语境释义的原型格式分为两部分:左侧是以“if”和“when”引导的被释义词语境框架,右侧是对齐语义的解释(When you speak, you use your voice in order to say something.)。除整句外,语境还包括例证式语境、括注式语境和单一从句语境等。通过标注句式来呈现语境是词典的一种常用方法。
在中国语言学历史上,“语境释义法”是在传统训诂学中久经使用并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词语解释方法。例如王念孙在《读书杂志》、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利用古文同义连文、对文、异文等言语环境对许多疑难词、被误释词做出了正确的解释。他们所用的方法,实质就是“语境释义法”。将《论语集注》的解释方法具体归结为直阐义理法、注评合一法、正名法、语境释义法、心理解释法、寓教于释法等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