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书法)

赵之谦(书法):

赵之谦(1829—1884),艺术天分极高,诗、书、画、印在其时均出类拔萃,独树一帜,是一位不愿傍人门户的大艺术家。他的篆、隷、行草冠绝一时,爲碑派的代表人物;花卉爲晚淸大写意一派之开山;篆刻则于西泠八家及皖宗吴让之后,融治两派特长,自出新机,独立而成一代宗师。

赵之谦篆刻初从浙宗入手,于古玺秦汉印、宋元朱文印也有极深的功力,又于皖宗着派如巴慰祖、邓石如吸取了丰富的滋养,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他以“印外求印”爲其宗旨,广泛地吸取出土的金石资料,并直接以古代的各种篆体书法入印,开啓了印外求印的广阔大道,对印坛影响极大,使晚淸的篆刻艺术形成新的局面。

赵之谦一生治印不多,但艺术创作态度严肃,由于其视野开阔、古文字修养丰富,故印章面目极多,尤可贵于能以个性协调地将它们统一成一个整体,槪括起来他的典型面目大致有三种:

其一,以自家风格篆书入印的圆朱文和白文印0他将邓石如、吴让之实践的“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的道理加以发挥,一方面在学邓石如以隷法写篆书时参入了北魏造像的笔意,起笔处多用方笔,另一方面即以自己这种秀丽挺拔的篆书入印,在印中寻找笔情墨趣。曾有诗云:

“古印有笔尤有墨,今人但有刀与石;

此意非我无能传,此理捨君谁可言。”

他以极自负的情感实践了印章中的笔意表现。这类印章可以“赐兰堂”(朱文)、“赵之谦印”(朱文)、“赵撝叔”(白文)等爲代表。对以后的吴昌硕甚有影响。

其二,是从浙派仿汉一路开出,以汉魏碑书法参入,又吸取汉玉印、凿印之特色所刻的白文印,但刀法已不是浙派程式。在布白上,常有若干字不呈方整之形,借以挤出大块朱色,使色块对比鲜明,富有节奏感。有时又将白文印四周留出宽边红色,或将笔画相併而造成“白”大于“朱”。他用刀挺洁而浑厚,在历代的白文印中,以面目淸新爲一帜。这类作品可以“赵之谦印”(白文)、“竞山画记”(白文)“朱志复字子泽之印信”(白文)、“会稽赵之谦印信长寿”等爲代表。

其三,“印外求印”,将一切印外的金石文字大胆入印,如石鼓文、秦诏铭文、汉碑篆额、六国币铭、汉金文、汉砖瓦文、汉魏碑版造像文字等。在他的印款中时时可见到他以印外古文字入印的题跋。不难发现,用这种方法创作的印章面貌爲之一新,各种金石趣味的融入,大大丰富了印章的艺术容量。请看从六国币出的“郑斋所藏”,从秦诏版出的“彦~·言爯”,从汉镜出的“竟山”,线条挺峻、峭拔,而边栏处理又借鑒了铜镜、钱币边栏的残缺美,所以这几方印“金”味特别浓厚。此外“沈树镛印”有《石鼓》神韵;而“沈树镛同治纪元后所得”一印又全从《汉三公山碑》出,似篆非篆、似隷非隷的“钗脚”,造成多处空白朱地,更增添了“碑意”。“丁文蔚”一印以单刀侧锋刻出,其妙在将《天发神谶碑》的雄强气格和斩钉截铁之势,表现得维妙维肖。这眞是胆识过人的开拓,诚如赵之谦在“松江沈树镛考藏印记”边款上所说,所谓“取法在秦诏汉镫之间,爲六百年来模印家立一门户。”他的这类印作,面目极爲丰富,应该说赵之谦“这一门户”的打开,爲后人寻求个性的表达,疏浚了大小纵横的河道。他的这类印作对其身后的吴昌硕、黄牧甫、齐白石等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赵之谦于印外的吸收,还扩展至边款的刻製,他以北魏碑版作款字,甚至连北魏佛龛造像及汉画石刻,也刻于款上,尽展他在书、画上的才能,把印章艺术的天地一下子扩展到无穷的世界,同时也将向来作爲从属地位的边款,赋于了极高的艺术使命。

西泠印社早期创始人叶铭(叶舟)在《赵撝叔印谱序》中,对赵之谦“印外求印”之旨曾作了高度的评价和总结,他说:“善刻印者,印中求印,尤必印外求印。印中求印者,出入秦汉绳趋轨步,一笔一字胥有来历,印外求印者,用闳取精,引伸触类,神明变化,不可方物。二者兼之,其于印学蔑以加矣。……吾鄕先辈悲盦先生,资稟頴异、博学多能,其刻印以汉碑结构融会于胸中,又以古币、古镜、古砖瓦文参错用之,回翔纵恣,唯变所适,诚能印外求印矣。”

从赵之谦的道路,我们可以知道,凡“印中求印”,单一的只从刀法、章法上求变化者都没有长久的生命,而以书法爲立根之本,走“印从书出”、“印外求印”之路,方可神明变化,生机盎然,人材辈出,流派纷呈。

关于赵之谦的流派归属,有两说,一说“融皖派于浙派之中”(丁仁),“由浙入皖,几合两宗爲一,而仍树浙帜者,固推撝叔。”(魏稼孙)即仍称其爲浙宗。一说赵之谦“已入完翁”之室(吴让之),“刻印几夺完白之席”,所以将他入皖宗。但平心而论,他的印作旣非丁敬藩篱,也非邓石如可笼罩,如胡澍于《赵撝叔印谱序》所说:“要皆自具面目,绝去依傍。”所以更多的人以爲他是独立于皖浙两宗之外的。如果说到他的渊源,则尊重史实,应该说浙、皖对他都有影响,其中又受巴慰祖邓石如的影响大些,而且他“印外求印”等思想也更接近于邓的“印从书出”,所以风格上较接近于皖宗。

赵之谦有《赵撝叔印谱》(初集、二集)、《悲盦印胜》、《吴赵印存》(与吴让之合辑)存世。

为您推荐

赵古泥(书法)

赵古泥(书法):赵古泥(1875—1933)近代着名篆刻家。初求敎于同里李虞章,后拜吴昌硕爲师,艺遂大进。其作品集有《赵古泥印存》、《拜缶庐印存》、《泥道人诗草》等。 赵古泥的印章,在章法上立足于“险”与“稳”之间,能于险..

张大千(书法)

张大千(书法):张大千(1899一1983)篆刻始自二十岁左右,初仿汉印,后受浙派影响,间作草隷印。最后以犀利行刀,刻得非常挺拔有力。然旅居国外后,所作书画较多,刻印仅偶然爲之,作品寥寥。他历年所製各印,钤有底本,名《大千印留》,印有..

唐玄宗鹡鸰颂跋(书法)

唐玄宗鹡鸰颂跋(书法):【简介】: 宋·卞书。纸本。行书。跋语一则。凡二十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百二十七字。竪24.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宣和书谱》、《石渠宝笈三编》等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二)。。..

徐三庚(书法)

钱瘦铁(书法)

钱瘦铁(书法):钱瘦铁(1896—1967)长于山水、花卉书,有石涛、石溪、靑藤遗意。书法以诏版、石鼓笔意写草篆,沉逸潇洒、面目强烈。隷书深得《石门颂》、《张迁碑》三昧,草书学孙过庭,然拙重凝练之致过之。篆刻得吴昌硕亲授,不..

阌县大兴院造像记(书法)

阌县大兴院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五年(585)四月刻。正书。八行,行七至十六字不等。末署住山比丘惠昌记。 。【赏析】: 并不是每一块古代石刻的书法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这张《阌县大兴院造像记》的搨片就是如..

童大年(书法)

童大年(书法):童大年(1871—1955),在目下篆刻界中知者不多,但他当年却是铁笔威赫,不可一世。吴隐辑《现代篆刻集》广选当代印家名品,一般每位一页,独童大年则专佔一册,可见其爲世所重之一斑。 童大年爲西冷印社早期宿耆,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