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若谊碑(书法)

贺若谊碑(书法):

【简介】:

全称《灵州总管海陵郡公贺若谊碑》。隋开皇十六年(596)八月立。正书。二十八行,行六十七字。据《金石萃编》载:连额高十一尺一寸,宽三尺八寸五。额篆书阳文“大隋使持节柱国灵州总管海陵郡贺若使君之碑”二十字。在陕西兴平。旧搨多爲省纸,只搨上截二十至二十七字者,余皆不搨。

【集评】:

淸杨守敬《平碑记》:“书法方挺秀劲,初唐人多用此体。”淸欧阳辅《集古求眞》:“严整遒劲,亦隋人中能品。”康有爲《广艺舟双楫》:“《贺若谊》峻整略同,雍容不及,然亦致佳者也。”又:“《定国寺》、《圆照造像》,不失丰肥,犹西魏派,稍轶三尺耳。至隋《贺若谊碑》,则其嫡派,《龙华寺》乃弱支也。”又:“有洞达之风。”列爲“能品下”。

【赏析】:

《贺若谊碑》是隋代较爲着名的大碑,但是康有爲在品碑时却把它列爲最末一等—能品下(《广艺舟双楫·碑品第十七》)。这是爲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原作吧。

碑文係二千多字的长篇巨制,每个字都写得一笔不苟,恭正而端庄。稍细的笔画有如铁铸,即使是鈎挑的锋端,也笔到意足,贯注着作者的通身之力。笔力的坚实固然与刀刻的效果有关,但是书法功夫的深浅,是刀法掩盖不住的。

那么康有爲何以对《贺若谊碑》不甚感兴趣呢?这和他的审美观念的偏激有关。康氏作爲淸末碑学的大力鼓吹者,是尊碑(魏碑)而卑唐。因爲唐碑规範整齐而多法度,北朝碑版则变化多端而有异趣。《贺若谊碑》的书法虽然精妙,但书风已开唐初典範,无复北魏天然稚拙的意味,必然要受到康有爲的冷落。

除了审美观念的不同,还有一个美感深浅的问题,一般地说,形式端正整齐、甜俗顺眼的艺术品的美大多浮现在表层,容易爲人们所接受;而有些艺术大师的作品的外形却往往丑拙刺眼,迷人的美隐藏在形式的深处,是一种深层的美,需要我们去逐步理解和细心体察。后者比前者往往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可供人们反复观赏、经常琢磨、不断发掘。艺术贵含蓄,《贺若谊碑》的艺术美属于前者而非后者那种类型。一览无余的、一本正经的书法艺术往往缺少迷人的魅力。状如算子的“馆阁体”所以不受人欢迎,也是这个原因。

为您推荐

张俭曁妻胡氏墓誌并盖(书法)

张俭曁妻胡氏墓誌并盖(书法):【简介】: 全称《大隋仁寿三年骠骑大将军散骑常侍淮阳郡守张府君胡夫人等墓誌》。隋仁寿三年(603)刻。隷书。二十八行,行二十八字。75×75cm。盖阳文篆书“齐故冠军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周淮阳郡..

靑州舍利塔下铭(书法)

靑州舍利塔下铭(书法):【简介】: 全称《靑州逢山县舍利塔下铭》。隋仁寿元年(601)十月刻。隷书。十二行,行十二字。额十二字。题名二列,列四行。51.6×51.6cm。孟弼书。旧在山东益都城南广福寺。曾归长白端方。时额已失,右..

张元象造像记(书法)

张元象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十六年(596)二月刻。正书。十六行,前九行,行十至十一字;后七行,行八至九字。后题名二列,上列六行,下列七行。曾归登州张氏。 【赏析】: 隋代是楷书呈多样化风格的时期,成熟化的楷书与魏碑..

李景崇造像记(书法)

袁子才造像记(书法)

袁子才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八年(588)四月刻。正书。八行,行十二字。在河北磁县响堂山下层第一窟左壁后。 【赏析】: 《袁子才造像记》字势方广开朗,用笔轻劲瘦硬,时杂隷书笔意,从而避免了僵死不化的弊病。由于它..

仲思那四十人造桥碑(书法)

仲思那四十人造桥碑(书法):【简介】: 全称《大隋兖州高平县石里村仲思那等四十人造桥之碑》。隋开皇六年(586)二月立。正书。上截,记十八行,行十八字。下截,题名二列,列十八行。119.9×72.3cm。碑中别字甚多。侧有“上元八..

张辉造观音像记(书法)

张辉造观音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九年(589)七月刻。正书。十三行,行四至六字不等。陕西泾阳出土。曾归诸城刘燕庭。 【赏析】: 此石书风犀利,气势开张,顺行走笔,不拘绳法,一改北朝碑版粗率朴拙爲遒劲精丽,其中隷意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