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慈墓誌(书法)

苏慈墓誌(书法):

【简介】:

全称《大隋使持节大将军工兵二部尙书司农大府卿太子左右衞率右庶子洪吉江虔饶袁抚七州诸军事洪州总管安平安公故苏使君之墓誌铭》。隋仁寿三年(603)三月刻。正书。三十七行,行三十七字。83.2×83.2cm。淸光緖十四年(1888)陕西蒲城出土。是年夏知县张荣升于三十一行“文曰”之下刻跋二行,后爲人铲去。初搨本无跋。顾氏金佳石好楼有整纸精印。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集评】:

淸康有爲《广艺舟双楫》:“《苏慈碑》如手版听鼓,戢戢随班。”又:“端整妍美,足爲干禄之资,而笔画完好,较屡翻之欧碑易学。”又:“有洞达之风。”又:“然气势薄弱,行间亦无雄强茂密之象。列爲“能品下。”

【赏析】:

隋代在我国历史上只有短短的三十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十分短暂的一瞬,但这一时代的书法艺术却对我国书法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因而在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苏慈墓誌》是隋代书法最着名的代表作之一,又是唐代欧阳询一派楷法的先驱。此墓誌结字严谨,用笔犀利,方正劲挺,神采飞动,观之使人爱不释手,非揣摹临习而后快。难怪光緖十三年一出土便获得盛名。并由此而翰林之写白摺者,举子之写大卷者,人购一本,以至纸贵洛阳。康有爲评此墓誌的书法爲“能品下”。

《苏慈墓誌》书写精美,镌刻工緻,用笔以方爲主,与稍早的另一着名隋刻《董美人墓誌》相比,古朴秀美不及《董》刻而峻整庄美则过之,字形较《董美人》稍长而隷意则少于《董》刻。将此二刻的书法与唐代大书家欧阳询的“欧体”相比,无论在笔势,笔法,还是结体,气韵等方面,欧书都与《苏》刻更接近。其中不少字都是神形皆似,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有着极其深厚的“血缘”关係。欧字与《苏》碑的书法不少地方如出一辙。首先,二者同属于“峻严方饬,端整妍美”一路书风,字的整体上具有阴柔之美,而局部用笔却又含阳刚之气;其次,都是以“险劲”取胜,字形大小,长短,欹斜不一,点画气势开张,极尽变化,但越是险劲越显得稳重,结实;第三,都是向右,向上取势,不少字的中心都偏向左边,让出右边位置用以发展和夸张右边的笔画,同时凡向上出头的竪都尽可能地向上伸展;第四,笔画多的字写得大而长,笔画少的字写得小而扁,特别是扁口框的字和数字,写得更扁。所不同的是除了扁的特点不及《苏》刻明显以外,其他特点欧字都进一步地进行了发展和强化,同时欧字还加强了门框左右两竪的内擫,故欧字较《苏慈墓誌》的字更长,更险,风格更强烈,特点更明显。

事物总是一分爲二的,突出了一个方面,往往会失却另一个方面,《苏慈墓誌》笔势洞达,体现了匀静峻整之美,就难免失却雄强茂密之象而显得气势薄弱;强调开书法变化之风而使人觉得“古意渐失”,然而,也正因爲如此,《苏慈墓誌》的书法才能在师承法古的基础上创造发挥,变出自家路数,爲日后欧阳询一派书风的形成和发展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为您推荐

河东梁泉□君残碑(书法)

河东梁泉□君残碑(书法):【简介】: 隋开皇十三年(593)立。正书。二十行,行存十四至二十八字。 【赏析】: 楷书始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隋唐,在此残碑中,可见隋唐书风之一斑。 此碑结体平稳,疏密停匀,凝重端庄,抱合严谨,左..

桥绍墓誌(书法)

桥绍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隋故桥大夫墓誌铭》。隋开皇五年(585)十月刻。隷书。十五行,行十六字。35.5×35cm。一九二八年河南洛阳城东三里桥出土。曾归三原于氏。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元仁宗墓誌(书法)

元仁宗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大隋东宫右亲衞元君墓誌》。隋开皇十年(590)十一月刻。正书。十一行,行十三字。28.4×28.4cm。陕西长安出土。淸道咸间石曾藏汉阳叶氏平安馆。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

马少敏墓誌并盖(书法)

住圣窟造像记(书法)

住圣窟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九年(589)刻。正书。三十二行,行十字。吴式芬云:“凡‘世’字皆缺笔,当是唐人续刻。”在河南安阳宝山。 【赏析】: 《住圣窟造像记》体势开阔,笔力强劲,点画线条舒展而瘦硬,虽然绝少留意..

善法寺舍利塔记(书法)

善法寺舍利塔记(书法):【简介】: 隋仁寿元年(601)刻。正书。计八十九字。尽见一剪裱本。 【赏析】: 隋唐时佛敎流行中国,衆多的舍利宝塔拔地而起,传世的塔铭墨搨累见不鲜。 隋《善法寺舍利塔记》刻于公元七世纪的最初一年..

章仇等造像记(书法)

章仇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亦称《章仇禹生等造经像碑》。隋开皇九年(589)十二月刻。正书。十七行,行四十八字。石边有题名一行。189.8×89.9cm。阴刻《佛说金棺经》。黄易云:“碑碎爲二。初惟有下段,乾隆辛亥(1791)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