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通妻陶贵墓誌(书法)

张通妻陶贵墓誌(书法):

【简介】:

全称《大将军昌乐公府司士行参军张通妻陶墓誌》。隋开皇十七年(597)三月刻。正书。十九行,行十九字。36.6×36.2cm。陕西咸宁出土。曾归张伯英,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赏析】:

隋朝享国仅三十余年,一般说来没有十分独特的书风,它上承魏晋,下啓初唐,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个过渡时期。前后两代的书风,它都兼而有之,神骏宕逸、沉挚朴拙的六朝风韵逐步减弱,代之以兴的是端严峻整、绵丽遒逸的时尙,并渐次融入初唐风貌之中。

此墓誌布局疏朗整肃,字形方中见长,结体疏密有致,用笔顿挫显明,在波磔等笔画上表现最爲突出,甚有沉雄刚劲之气。如“天”、“长”、“是”等字的捺画,就非常朴茂丰厚;“暹”、“还”、“逝”等字的“走之”旁上作两点,中唐颜眞卿就是如此写法;而“花”、“香”、“庄严”、“善果”等字更是与颜书《多宝塔碑》中字一个模样。颜氏书法由褚而上溯魏晋,从这裏可透消息。(夏昌谦)

隋朝虽然年祚不长,但开国后二十年的稳定局面爲文化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的书法作品有《龙藏寺碑》《董美人墓誌》《啓法寺碑》等,这些在书法史上都享有盛誉。《张通妻陶贵墓誌》即同一时期作品。

墓誌整体布局横竪成行,界之以格。界格上下略长,左右稍窄。字与字之间稍微疏松,但由于界格的作用,非但不显松散,观之反觉爽朗。用笔方圆兼用,竪、竪鈎,长撇的起笔较重,藏锋居多,横画起笔侧入、裹锋运行,回锋收笔,笔画波折微小,较爲平直。竪鈎、弯鈎写得劲拔有力度,凡转折处有稜有角,纵观通篇文字的用笔,觉其顿、挫分明,运笔全力以赴,骨力劲峭,且有魏隷之遗意。结字取纵势。作者虽注意了穿揷,避就然不免白璧微瑕之嫌,比如第十行的“电影”二字,雷字的第一笔短横与第三笔“一”间距过密,与其它笔画间距相比,显得比例失调;“影”字的“景”旁,上疏下促,右侧三短撇安排松散,用笔也有欠佳之处;第十四行的“还”字的“辶”的长捺写得失势,正所谓毫髮死生,一捺不得势,整个字也显得呆滞乏韵趣。

平心而论此石骨力峭拔是其所长,然结体稍逊,而寒俭少蕴藉是其疵瑕。但此石毕竟是唐楷之先声,不成熟处在所难免,况此石与唐朝大书家欧阳询之书风不无暗合之处,亦当爲书学界所重。

为您推荐

苏慈墓誌(书法)

苏慈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大隋使持节大将军工兵二部尙书司农大府卿太子左右衞率右庶子洪吉江虔饶袁抚七州诸军事洪州总管安平安公故苏使君之墓誌铭》。隋仁寿三年(603)三月刻。正书。三十七行,行三十七字。83.2×..

河东梁泉□君残碑(书法)

河东梁泉□君残碑(书法):【简介】: 隋开皇十三年(593)立。正书。二十行,行存十四至二十八字。 【赏析】: 楷书始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隋唐,在此残碑中,可见隋唐书风之一斑。 此碑结体平稳,疏密停匀,凝重端庄,抱合严谨,左..

桥绍墓誌(书法)

桥绍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隋故桥大夫墓誌铭》。隋开皇五年(585)十月刻。隷书。十五行,行十六字。35.5×35cm。一九二八年河南洛阳城东三里桥出土。曾归三原于氏。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元仁宗墓誌(书法)

马少敏墓誌并盖(书法)

马少敏墓誌并盖(书法):【简介】: 全称《齐故员外郞马君墓誌铭》。隋仁寿四年(604)正月刻。隷书。十七行,行十七字。46×45.5cm。盖阳文篆书“马君誌铭”二行四字。一九二五年河南洛阳城东出土。曾归三原于氏。现藏陕西西..

住圣窟造像记(书法)

住圣窟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九年(589)刻。正书。三十二行,行十字。吴式芬云:“凡‘世’字皆缺笔,当是唐人续刻。”在河南安阳宝山。 【赏析】: 《住圣窟造像记》体势开阔,笔力强劲,点画线条舒展而瘦硬,虽然绝少留意..

善法寺舍利塔记(书法)

善法寺舍利塔记(书法):【简介】: 隋仁寿元年(601)刻。正书。计八十九字。尽见一剪裱本。 【赏析】: 隋唐时佛敎流行中国,衆多的舍利宝塔拔地而起,传世的塔铭墨搨累见不鲜。 隋《善法寺舍利塔记》刻于公元七世纪的最初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