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丛话》 :
梁章钜撰。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又字茝林,号茞邻,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今属福州)人,自称福州人。嘉庆七年(1802)中进士,历任礼部主事、礼部员外郎、内廷方略馆编修、江西按察使、直隶布政使、江苏巡抚等。梁章钜喜爱楹联创作,创立联话文体,首建楹联分类体系,有许多楹联传世之作。如“佛地本无边,看排闼层层,紫塞千峰平槛立;清泉不能浊,笑出山滚滚,黄河九曲抱城来”(兰州五泉山楹联),及“帝倚以为股肱耳目;民望之若父母神明”(赠林则徐联)。他一生投入大量时间于楹联,博访遐搜,参以旧闻,别裁伪体,次其后先,编著有《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巧对录》《巧对续录》《楹联剩话》《巧对补录》等。“每联辄手叙其所缘起,附以品题,判若列眉,了如指掌。”(《楹联丛话序》)
《楹联丛话》共12卷,分10门,为:故事、应制、庙祀、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是中国楹联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研究著作。《楹联丛话》对楹联史有系统研究,认为“楹联之兴,肇于五代之桃符”,用之楹柱,自宋人始。在例举前朝楹联时,多有考证,并用按语加以评述。楹联要词美意新,应“简而有味”,雅致精炼。认为黄莘田集句楹联“桑柘几家湖上社;芙蓉十里水边城”,最为雅切自然。
楹联意义深厚,有教化之用。“非关因果方为善,不计科名始读书”,可终身用之不尽。书中的大量历代联作、文人轶事、楹联史料对研究楹联历史及其文体特征有重要价值。
有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的白化文、李如鸾点校版与鹭江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郭琳校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