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 :
全诗共四章,每章四句。《诗序》:“卫女思归也。适异国而不见答,思而能以礼者也。”以为是卫国女子嫁于他国,因为“不见答”,于是有思归之意,但依礼又不能返归。但诗中反复提及淇水,似在卫国所作,与“适异国”有不合。王先谦说:“古之小国数十百里,虽云异国,不离淇水流域。”郭晋稀依魏源之说,以为此诗和《国风》中《载驰》《泉水》《定之方中》为同一事,魏源说:“至《竹竿》则作于卫难已定之后,故其词多与《泉水》出入,而较不迫切。彼曰‘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此曰‘泉源在左,淇水在右’,且二诗皆曰‘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末章皆曰‘驾言出游,以写我忧。’盖卫自渡河徙都以后,其河北故都,胥沦戎狄,山河风景,满目苍凉。是以泉源淇水,曩所游钓于斯,笑语于斯,舟楫于斯者,望克复以何时,思旧游兮不再,一篇之中,三致意焉。词出一人,悲同隔世。”能结合地域方位和历史事件说诗,似更可信。闻一多说:“女子出适,失恋者见而自伤也。”备一说。
诗的首章第一、二句“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当是回忆自己少年时在淇水边上垂钓。籊籊,细长貌。第三、四句“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是诗人叙说此时不能回到父母之国。远,谓自己远离卫国。致,至。次章第一、二句“泉源在左,淇水在右”,诗人叙述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泉源,卫地。见《泉水》诗说。第三、四句“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诗人诉说自己远离父母兄弟的遗憾。
第三章第一、二句是对次章首二句的颠倒,意思亦同。第三、四句“巧笑瑳兮,佩玉之傩”,诗人回忆自己早年在泉源淇水之间的游乐。瑳,巧笑貌。傩,行为有节度貌。末章第一、二句“淇水滺滺,桧楫松舟”,诗人回忆曾经在淇水上划船游荡。滺滺,通“悠悠”,长远貌。桧楫,桧木所制之楫。楫,即桨。松舟,松木所制之舟。第三、四句“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人通过叙述此时的驾车出游直抒不能返回故国的忧愁。言,语助词,无义。写,通“泻”,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