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温 :
河中(今山西永济)人。据吕温文集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以及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序》等文献考订,实居洛阳。祖籍东平。湖南观察使吕渭之长子。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次年中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受王叔文赏识,擢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永贞元年(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在二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事迹见柳宗元《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祭吕衡州文》,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序》及新、旧《唐书》本传。参《文史》二十七辑刘德重《吕温生平事迹考辨》。
清《古圣贤像传略》中的吕温画像
吕温初随其父吕渭学《诗》《礼》,从陆质治《春秋》,从梁肃为文章,学有渊源,留心当世之务,讲求王霸富强之术。其文俊拔赡逸,颇有文采,刘禹锡说他“始学左氏书,故其文微为富艳”(《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旧唐书·吕温传》亦称其文“有丘明、班固之风”。他擅长铭赞,如《成皋铭》《三受降城碑铭》《凌烟阁勋臣颂》《张荆州画赞》等,“时有奇逸之气”(王士禛《香祖笔记》),为世所称。又善政论,如《功臣恕死议》《三不欺先后论》《诸葛武侯庙纪》,皆见识卓异。亦能诗,间有反映现实、关心民生之作。他与柳宗元、刘禹锡友善,深受称重。去世后,柳宗元为作诔和祭文,刘禹锡、元稹等作诗悼之。清代李慈铭说:“和叔之文,当时拟以左丘、班固,诚非其伦。然根底深厚,自不在同时刘梦得(禹锡)、张文昌(籍)之下。”又称其铭赞诸文,“置之韩、柳集中,亦为高作”“其气势格律,皆出于学问,自非李元宾(观)辈所可及也”(《越缦堂读书记》)。
吕温文集10卷,原为刘禹锡编次。《四部丛刊》本《唐吕和叔文集》,系据述古堂影宋钞本影印。《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吕衡州集》10卷,为常熟冯舒所重编。又有道光年间秦恩复校刻本,题作《吕衡州文集》,有《粤雅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据以排印。